原生、外來花卉都是景觀加分

  • 2007-03-14
 一年四季不同風情,花卉具指標作用,它不但使外貌更添繽紛色彩,而且讓大家生活加分,對旅遊也是加分。以馬祖而言,除原生花種推廣之外,一般季節性花卉,也是可以選擇,將島嶼點綴得多采多姿。
 這四年來,地方政府大力推廣之下,沿路的花卉美化極具成果,尤以桃、李、杏、山櫻、杜鵑栽植等,令人感受花色驚喜。去年再以推廣豆梨種植,都是很好的選擇。今年各島再予補強栽植外,南竿勝天公園利用植樹節又紮下山櫻花種,規劃闢建為山櫻花公園。
 對於花卉推廣栽植,過去一直有人認為,以在地原生種花卉,如油菊、紅花石蒜、百合、豆梨等做為主打花卉,「外來」的花卉做點綴;問題是部份植物,如油菊、紅花石蒜無法撐起行道的門面,同時,季節性短,也只能侷限在田園區塊。
 當然,以在地植物特色,可以做為旅遊主題訴求,如陽明山花季、客家桐花祭等,賺走不少旅遊的錢;不過,我們也要搭配四季不同花卉,如桃、李、杏、山櫻、聖誕紅、九重葛等,在冬、春之季,也是近年馬祖花色的主角,遊客對其山、海、花景的「三合一」都有不錯口碑。
 地方原生種豆梨、紫珠、百合等,近年也在栽植推廣,建設局農業單位表示,在三、五年之後,可以看出成果。
 也有人建議,在縣花、縣樹選出之後各鄉也可推動鄉花、鄉樹,如莒光百合是最具代表性,從類似的植物種類可以作為一個島或某一個範圍的代表,對各島發展也有一定加持作用。再者,是融入社區居民生活之中,每個村落區塊、街道角落及山坡種植適宜的植物,讓居民熟悉本土特色、植物與人的關係;其他如自然步道的開闢,這些都是推動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