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已改變,觀念要隨之轉換,以民間向外投資而言,仍以各自小額置產為主,由台灣至大陸,從過去到現在皆是如此;若是能轉個彎思考,採區域集資方式,做有計畫性投資,所揮灑空間更大,所獲得報酬也更大、更久。
近年,中國溫州人集資炒熱大陸房地產成功例子,已是大陸華南一帶村落學習的榜樣;然,他們財力有限,但積少成多,共同創造財富,改善生活,如福州知名大飯店,有的是連江、馬尾一個村莊民眾集資購置經營。
這種投資的選項,值得兩岸小三通之後,以金廈、兩馬地緣、區位優勢,可供鄉親理財、投資思考的方向。
從過去到現在,地方鄉親在台灣置產除一個安居長住窩之外,有經濟能力者再投資還是單間的房屋;現今這個版本,在兩馬小三通之後也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搶先登陸的多以店面為主,主要當時福州房價偏低,在小額度範圍內,大家可以承擔。如今,福州的店面價,已翻了數倍,早已不是進場的時機。
由台灣至大陸,地方鄉親仍是以各自小額置產,這與地方長期保守民風有關,大家不喜歡張揚,多是私下交易。
以集眾人之資金,對地方人士來說,多數認為較難掌握,不如自行置產,以先求保本,再說利潤。
兩馬小三通以來,少部份有合資購置店面,但是金額不大,所得利潤與自行購置相差無幾。同時,在購置過程及出租作業上,也有不少吃了悶虧,主要是不諳大陸房屋市場,欠缺徵詢對象。
投資也好,理財也好,當然有它的專業,個人置產也有風險,集資有高利潤,有長久效益,也會有高風險及沉重負擔;不過,以大方向來看,集資所創造的利益,應是勝過小額、零星之效能,以目前狀況,地方民間還未成形。
現在是微利年代,銀行存款幾乎是零狀態,大家向外置產,投資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在運作、操作的觀念及手法,仍侷限在分散狀況,其實可以思考未來在集資上的運用,以創造鄉親更多的財富。
民間向外投資、置產 集資是個思考選項
- 200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