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馬祖喪俗 先要改變觀念

  • 2007-03-28
 民間喪禮形式的改變,完全於觀念,從「食硬飯」辦桌舊俗改起,再延伸至去除啤酒塔、罐頭塔擺設,甚至諸多繁文縟節的習俗要予簡化,除喪家要建立新觀念之外,大眾也要配合,一起改掉不符時宜、不合環保的陋習。
 從地方婚俗的三天三夜馬拉松式「接頓」,在三十年前就已革除,而喪俗陋規卻一直沿用,外界也有要求簡化、淡化的聲音,但是喪家家屬為了避免落得不孝之罵名,而仍陷這個框框。
 本報基於教育之責任,亦鼓吹先從「食硬飯」舊俗做起,以及呼籲大家少用啤酒、罐頭塔及塑膠花籃,減少地方垃圾量。
 以「食硬飯」而言,有的鄉村,除喪禮裡中午需辦桌之外,早上也有所謂「飯仔」招待親友,以現代人的觀念,實在沒有必要。前天一家喪家,首次改以簡單的小禮袋答謝參加奠禮的親友,裡面有精緻蛋糕、名牌毛巾及新鮮飲料,出席喪禮的人都表示能接受,且具移風易俗之效。
 同時,也一改往年的傳統佈置做法,婉謝各界贈送傳統喪禮會場常見的塑膠花圈、啤酒塔及罐頭塔,而是用鮮花來佈置簡樸莊嚴的會場,大家感覺極佳,視覺也好。
 以塑膠花及啤酒、飲料塔來說,不符合環保,喪家在處理上也不方便,尤以啤酒、飲料罐在日曬之後,大都變質,喪家連送人都覺得不得體。
 在大家觀念都已改變下,我們建議,為減少喪家負擔及處理困擾,比照台灣「白包」贈送是最便捷的做法,親朋好友相約說定送奠儀,交由喪家統一佈置,一則親友也省事,二來對喪家支付費用也有貼補之效。以民間一場喪事下來,少則數十萬元,多則達百萬以上。
 習俗沿傳,好的要保留,不好的要革除,平情而論,民間喪家要改,主管部門也要加以宣導,讓大家建立新的觀念、新的做法。
 現在小家庭,子女一、二個,不同以往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大家一起分擔工作,有的獨子,將來如何處理,所以,大家也要為下一代考量。
 習俗不是一成不變,婚俗都能改,為何喪俗不能變,有的不符時宜陋俗,如棺木放天數、搭設過多牌樓等,都要簡化、縮短。
 慎終追遠,對往生者懷念、追思,不是在於習俗、排場,在於內心,更不是做死事給活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