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切公共建設面 也要關注地方文化深層面

  • 2007-04-04
 當社會大眾高度關切民生建設之同時,文化建設也要寄予關注,除公部門推動、規劃之外,民間投入、參與不可或缺,共同豐富地方文化資產。
 地方體制變革之後,過去因偏重軍事建設,致使觀光開放,民意鎖定基礎設施需要性,也是必然心情。
 在歷經十五年的建設推動,除機場、客輪等尚待改善外,民生建設漸趨齊備,此時,大家焦點轉往精神層面需求,其實這份需求不會停頓,只是它的強度未予彰顯,當大家在物質滿足之後就會移向心靈層次的填補。
 時空環境的背景,海、陸、空交通建設的迫切性,我們可以理解;現今隨著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外界注重文化建設的聲音響起,在著重開發建設之力度,也不能忘了文化之弱度。
 固然,地方商業型業改變,民間生計受到衝擊,未來提振商機首要任務外,提升文化建設亦是第一工作。
 近年,地方文化活動、民間藝文工作推動也不少,但以投注經費比例遠遜於公共工程;不過,未來它的張力必然擴大,我們希望除了公部門持續給予長期強化,民間人士亦要給予一份心力;以金門口述歷史調查計畫為例,先由民間熱心專長人士發起;當然,這只是文化建設元素之一而已。
 馬祖,也經過半個世紀的開發歲月,不同時期的不同容顏,不同年代不同的事件,或是五十年成長歷史軌跡,在每個年代都有它一定的價值與地位。
 本報一再倡議成立馬祖文史工作室,可專責文化歷史研究、調查、記錄,深化文史資料功能,也是馬祖最珍貴的文化歷史資產。
 走過五十年歲月,現代人追尋傳統記憶、擁抱傳統的快樂;這份記憶、這份快樂,不是硬體建設可以填補,而是內心深處碰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