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行銷注入在地化 創造馬祖品牌

  • 2007-05-09
 經驗,是最寶貴的學習版本,地方在推動聚落保存修繕計畫之同時,也針對聚落永續發展規劃與經營,為社區住民帶進新的認知;這個雙向策略是有效的模式,開啟聚落新的出口,大家也認為,再教育有其必要,尤以成功案例,是一本活教材。
 四年五億的馬祖聚落保存計畫列車啟動,由地方文化部門主辦的聚落永續發展系列講座也陸續登場,從首場「訂做馬祖十三種可能」至第二場「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推展行銷」,提供在地社區最佳的學習參考。
 一篇好的文章,可以給予大家新的啟示,一場好的經驗傳授,可以改變新的生命;在地方推動聚落保存或社區再造運動,走到一個路口,必須轉彎之時,需要的是正確的方向指引,不然,遇到十字路口徘徊,或是陷入瓶頸,它的熱度會隨之消褪,甚至組織動力鬆散,此時,必須注入新的觀念、啟示,進而帶動活力。
 以南投信義鄉歷經九二一地震、賀伯颱風災難衝擊,地方產業曾一度匱乏不振,一群在地年輕人回到家鄉,重新思考該保留什麼?用什麼創造產業,有了這一連串的問號,經過蒐集、彙整,打響了原住民酒品的品牌,也活絡了在地產業。
 從南投的傳統產業困境至成功案例,看馬祖的現況,背景雖不同,情境頗相同,值得我們省思與參考。以他們成功創造品牌策略,是用文化、用堅持加上創意,是傳統產業起死回生的不二法門。
 我們彙整這場講座精要內容,南投縣信義鄉農會酒莊行銷企劃組副廠長辜昭傑現身說法,用文化,就是蒐集原住民故事,讓酒品的產品增加文化性與辨別性;沒有很多經費投入行銷,用做最好的準備等人家來發掘;全球化市場下的最好對策就是在地化;創新,才能成為台灣第一:::,這些理念、想法,也就是改變現狀的最大動力。
 他們的成功策略,我們做為一面最亮的鏡子;馬祖有獨特文化、也比他們有更好的酒品,但我們待加強的是策略運用,除了馬酒有拉大市場空間之外,民間紅糟酒也有向前的消費潛力。
 產業有不同,運用策略是不可少的,馬祖在地傳統產業重出,不足的是行銷企劃活性元素注入,有待共同、集體創造,做不到第一,也要做到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