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建購臺馬輪之時間點、著力點

  • 2007-07-11
 地方爭取新臺馬輪跟改善南、北機場起降設施,是兩大施政目標,為了長遠、周全之計,於著手推動之同時,採交由專業團隊規劃,有個正確的指標,在完成規劃報告後,我們可以送交評估報告書,做為爭取經費依據,其做法、方向是對的。
 現臺馬輪是舊船,當時有它的時代背景,不得不以舊船為考量,不過,這十多年來也擔負起台馬間海上運輸任務,亦有它的功能與價值。
 一艘廿年的中古船,在民國八十六年間購置加入台馬運輸任務,不可能一買回來即換新船,使用四、五年後,著手規劃新造並提出爭取,在時間點上,比較恰當,在著力點上,亦比較有效力。
 以時間點而言,因當年環境,臺馬輪等於是階段性的需求,如今的趨勢及取向,自不符未來的需要。地方政府這六年來,一直在推動籌建新臺馬輪,也是未雨綢繆的工作。
 從近十年的舊船,至加入營運行駛也十年,在時間點上去爭取汰舊換新,向中央爭取也說得過去。
 在臺馬輪歲數增長,地方府、會從計畫提報,到行動拜會,以尋求中央支持,逐步獲得共識,當然需要過程、時間的運作,以及縝密規劃。
 以著力點來說,我們先做規劃報告,有了完整規劃報告,在送交爭取經費的力度上也比較強化。
 一艘新船,不論是建造,或是買新船,都需要評估、過程,此時提出不但在時間點上恰當,在著力點上也是有力。大眾交通運輸是不可缺,中央政府現在不給,不代表未來也不給,我們先有完備計畫,以及有了方向,比較容易切入,爭取力道也深入。
 地方政府委外交由專業團隊台大船舶技術研究中心規劃,從評估、規劃的期初至期末,目的是求其完整、周全,並在每一期都做報告審查,以共同掌握方向、目標。
 船的需求性,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未來還是如此,尤以空運無法完全取代下,臺馬間的客輪必備性不會褪色;它與過去不同的是,旅客的要求會升級,船的舒適、平穩度也跟著要升級,所以,新臺馬輪以適合於台馬間的航行是第一考量。
 有爭就有取,在地方政府、民意建立共識下,且這艘客輪有它的必要性,相信在完整的報告評估正式出爐,中央交通部門基於外島的需求性,會做考量,而我們前置作業如建造設計、規劃以及船舶相關資料先予完備,等於說我們自己先有一個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