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經濟活動熱絡 建立通匯業務之必要性

  • 2008-02-27
 金馬小三通以來,兩岸貨幣交易失衡必然的,中央政府以檯面上的交易金額比例是賣出是買入的五倍,檯面下還不只如此;我們認為,中央亟待推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同時,兩地通匯業務建立,才符合人民的需求。
 人民幣現在是強勢貨幣,大陸銀行存款利率高,人民幣又增值,不但台灣人民持有人民幣意願高,連外島民眾也去辦理存款。同時,台幣越來越不值錢,兌換人民幣幣值逐年下降,現今一萬元台幣只能換到二千二百多人民幣,有人預測,這樣下去,總有一天只能換到二千元人民幣。
 據大陸委員最新統計,金門馬祖地區試辦人民幣現鈔買賣實施兩年多以來,累計交易金額達人民幣四百五十六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交易呈現相當不均衡現象,賣出(換出)金額為買入(換入)的五倍;不少民眾認為應該不只這麼少,主要是台銀的匯率實在是不好看,所以,精通此道及常去大陸的人根本不會找台銀換人民幣,都是些中規中矩的菜鳥旅客換的,所以數量當然不如預期。
 金馬人民兌換人民幣也不會不方便,而且「黑市」也換得多,多半是到福州後透過下榻飯店、導遊及熟認朋友輾轉介紹,在當地即可兌換,所以,銀行兌換業務乏人問津。
 由於兩岸尚未簽訂「貨幣清算機制」,兩種貨幣的兌換匯率由銀行自行決定,透過美元間接計算,銀行必須自己考量供需、成本和利息等因素,決定保留多少人民幣的部位 金馬小三通開放試辦兌換人民幣,並不代表可以人民幣進行交易。
 其實馬祖居民與國內民眾一樣更期待兩岸銀行相通,因為在對岸置產的居民日益增多,如果兩岸銀行匯兌相通,對岸房租能在此岸兌領,這才便利。若無法全面實施,也不妨以金馬做為試辦;況且大陸早在民國七十七年即已開始試辦新台幣兌換人民幣, 民國九十四年也實施新台幣現鈔兌出業務,我們希望央行 陸委會早日實施,建立兩地通匯秩序,解決經貿需求,才是開放的最大意義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