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應再落實台灣民眾小三通配套措施

  • 2008-03-21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中央釋出最後一個兩岸開放利多,開放不設籍金馬的台灣民眾可循小三通模式赴大陸旅遊,但採「相對旅遊」依對岸到金馬遊實際數額,相對開放人數,並初期限額六百八十人(金門六百人、馬祖八十人);我們認為,太多的申辦手續,或是無具體可行的配套措施,以及大陸團還是不能中轉遊台灣,則仍無法為金馬帶來人潮、錢潮。
 先說這項開放的前提是採「相對旅遊」方式,依金馬業者接待中國旅客赴金馬旅遊實際數額,相對開放台灣地區人民赴金、馬停留,並赴中國大陸旅遊。此措施的作法是中國旅客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金門每日六百人、馬祖每日八十人的限額不變,總計六百八十人,再則考量金、馬旅館接待量,認為暫無調整必要。
 規劃以「相對旅遊」及「限額管制」,相對地也減低台灣民眾意願,再加上手續繁複的話,更將降低組團的興趣。再者,依大陸團來的數額為相對,問題不開放中轉遊台灣本島,只到澎湖,基本上與現況相同,亦吸引不了大陸遊客出遊的腳步。
 我們認為,固然全開的話,金馬接待量可能不足,但交由自由市場機制運作,它也可以自由調節,實無必要什麼採相對旅遊或限額不變,自己訂規定,等於自己搬塊大石頭橫阻在前。
 至於,台灣一般民眾走小三通,限由符合接待金馬旅客的旅行社,且有接待實績者代申請;限團進團出、五人以上團體,旅行含停留金馬至少一夜,行程以七天為原則;為增加誘因,民眾到福建後,可轉往中國其他地方。這項措施,金馬人士還可以接受,等於說七天六夜有一夜要在當地過夜,等於「過境」,增加當地消費;另外,比原先規劃只限福建遊玩,現擴大到全中國景區,可拉高遊客的意願。
 現今,不管是擴大小三通,或是所謂「中三通」,我們認為中央要有一套可行的配套措施,以及怎樣落實執行,嘉惠金馬外島,帶動當地商機,才是開放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