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廟宇一片重建的風潮下,鐵板天后宮重建與否,引起坊間廣泛討論,至於,未來發展如何?是保留廟貌百年風華,還是實際需求,從零歲開始,考驗在地村民智慧與判斷了。
針對外界討論聲浪,廟宇委員會說明,就重建或修建,住民意見也是不一,之所以有此構思是因內部大樑等受蟻害侵蝕損害嚴重,同時東廂房也破損,逢雨必漏,西廂房數年前雖已修建,但內部也多處漏水,且東、西廂房不對稱;再者,此廟宇經大大小小修建已達七、八次之多,才有重建之念頭,非所言是因風潮而跟進,它有實際狀況整建之必要性。
坊間的評論,令廟宇委員會十分困擾,並承受不可之重,根據住民調查,有百分之六十贊同拆除重建,更非少數人之決策。
在傳出鐵板天后宮重建,並曾由村民組團前往大陸踏勘之後,引起外界熱烈討論,認為具近百年歷史的古廟,一旦重建將成灰燼,不要因改變而改變,珍貴的文化財產就在眼前,多餘修補要考慮是否成了傷害。
按鐵板天后宮記載,肇建於清同治年間,復於民國八年至民國七十三年四次整建,現廟內保存文物最久遠的是一只香爐為民國十四年,但也有相關記載,肇建年代更久遠。
鐵板天后宮計畫重建受關切,主要是廟宇外觀及周邊現況尚可,有別於牛角舊廟宇僻居海邊,以及環境變遷,文化古蹟保存觀念興起所致,但廟宇委員會認為,希望大家瞭解內情。
以古蹟保存價值而言,當是非一時間可以造就,快速流失的資產,再回頭去保值,不是冠冕堂皇外貌所能取代。事實也是如此,拆除只要一天,要保值要一百年。
以實際狀況需求來說,主體結構受損,空間不敷需求,早期修建在品質、動線上皆不符合需要,大家才有此構想。這亦是事實狀況,非任意拆除重建。
重建與否,還是修建,住民的看法不一,外界關注也是基於好意,我們都要納入吸收,的確多做思考,或許有更佳的處理方式,既可保存歷史價值,也可維護廟宇主體之安全,這要考驗在地住民的智慧了。
鐵板天后宮重建、整修之思考
- 20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