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機場兩套進場程序 解決低雲幕問題

  • 2008-04-05
 天氣這麼好,飛機不飛....,這種疑惑常在馬祖圍繞;不是能見度不夠,就是雲幕高差一點....,這方面的訊息,也成了馬祖共同常識。為了拉高機場低雲幕時有效起降率,民航局預計本月底北竿機場採用第二套航機進場程序,屆時關場或關場後開場的機率變高;同時,我們希望在北機之後,南機也能有所改善,一起提升馬祖飛航率。
 按現行的北、南機場進場起降標準,北竿儀降能見度是三千二百公尺,雲幕高一千二百呎;南竿目視訂得嚴格,能見度五千公尺,雲幕高一千五百呎;由於馬祖海島天氣變化很大,有時能見度很好,但雲幕高不夠,飛機因此無法飛航;有時開場,從台北飛過來,不到一小時,天上又起了變化,飛機折返。
 一般人總認為起降標準訂的太嚴苛,但涉及安全第一考量,以及此間地形關係,以較高標準來做,其主要目的是維護安全,也不是民航部門或航空公司自設門檻,而是必須依照規定來執行,畢竟人命關天,飛機起降的那一刻是最危險時段,當然以百分百安全為首要。
 在南、北機場評估改善推動方案之同時,如何在現行狀況中做改善,以提升有效飛航率,政府相關部門、民代也在催促、思考;民航局在進場程序設計第二套,經飛航測試,效果很好,預定四月底採用,到時候兩套一起用,自然提升低雲幕時的飛機有效飛航率。
 北竿機場第二套的進場程序,進場的飛機將通過南竿機場電台的正上方後左轉到北竿,新程序所需配合的是能見度相對要提高至四千八公尺,但雲幕高將由現行一千三百呎降到八百呎,適用於馬祖經常出現的低雲幕天氣型態。
 根據立委曹爾忠國會辦公室提供資料,依據96年度氣象資料分析,當能見度大於4800公尺時,雲幕高界於800至1300呎之機率約為8.2%。以考量天氣型態,有了第二套配套,自然拉高開場率。
 有兩套,就好運用,未來可視馬祖天氣狀況決定採用第一套或是第二套進場程序,理論上對提高北竿機場有效飛航率是加值的;我們也希望北竿之後,南竿機場進場條件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