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馬輪「東馬東台、馬東馬台」航程之看法

  • 2008-04-27
 以離島對南竿本島航程最遠,海上變數最大的是東引,所以,連外交通問題一直是當地民意最關切的議題,他們的需求與期待,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再次尋求臺馬輪「東馬東台、馬東馬台」航程模式,至於整體接受度及營運成本是關鍵,如何排除問題及調整因應,的確需要評估,還有未來新臺馬輪建購及航程規劃,也要考量這項區塊的訴求。
 大眾運輸當不能完全以成本為思考,在地的交通解決,也不能以大南竿角度思考;同時,東引坐船的苦,大家不在東引無法完全感受;搭機的不便,也非住民所有的經驗,離島心情,我們是需要體驗才能領會,所以,臺馬輪航程變動,最大問題不在整體旅客接受度,而在成本的負荷。
 從東引民意訴求「東馬東台」在民國九十四年七月曾試辦二個月,「東馬東台」的航程路線,兩天一次,是先到東引,再到南竿,然後再到東引後開往基隆,主要解決東引長期在冬季坐小船的痛苦,以及可帶進較多遊客往返。這項航班折衷方案,的確帶給大家方便,最後檢討考量旅客人數成長有限,同時成本增加三百多萬虧損等而叫停。
 此次,東引民意拜會府、會,尋求支持「東馬東台、馬東馬台」二種航程交替方式,除「東馬東台」之外,再交替「馬東馬台」,船抵馬祖至東引,然後再開回南竿到台,回台灣的南竿旅客不必去東引,等東引開回再上船,一則不會增加旅客航行時間,可說對旅客習慣的現況影響最小;二來航程時間延後之後,可以接收因機場關場而滯留的旅客及小三通旅客,不但解決南竿對外交通及讓海上交通資源發揮最大功效;三可節省小白船及直昇機花費,更有利於東引整體發展。
 我們對東引民意在現有交通工具運用及航班調整及為解決對外交通的思考用心,給予支持,但也不得不考量營運成本虧損的缺口填補。地方對外交通補貼,完全向中央伸手,在中央財政吃緊及預算分配排擠效應下,交通補貼採一定數額限制,還包括島際間的支付,不得不作全盤盤算。
 民眾需求、期待,決策、執行部門可就訴求面去做評估及廣徵意見,梳理出是否可行或是調整因應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