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11店之後,全家便利店也將揮軍進駐馬祖,在兩家搶食大餅下,固然營業額拆成兩半,一般認為還是可以維持,只是對傳統型態店家又多了一個競爭衝擊;未來在地商家勢必在經營計畫策略要做轉型、調整,才能永續下去。
本報披露全家便利商店招牌將在馬祖亮起,引起軍民消費者關注及討論,以消費者來說,有競爭才會進步,也多了一種選擇;同時,對便利店服務品質、態度亦有所期待。
就目前超商山隴店除上、下班黃金時間需排隊等候外,一般進出店時間不致耽擱;至於物品種類以冷藏食品、飲料、便當等鮮度取勝,以及夜間解決宵夜好去處。再者7-11店在全國及離島,以多角化經營模式,提供多樣化的消費服務,使大眾擁有更舒適、便利的生活。它的最大優勢在於明亮、潔淨的寬敞賣場,強大營業、行銷、物流體系,成為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
超商便利店進駐,以連鎖經營的模式,絕非貿然登陸,尤以國軍裁減後的外在環境改變,以及在地內需人口結構,必定經過嚴密市場調查,7-11店成功進駐,也是在地消費力成熟及接受,全家便利店再挺進,亦經評估未來仍具商機。
這種便利店的需求,也是在地新消費的縮影,主要在馬祖選擇性少,不如台灣餐飲店林立,而超商店的功能在於全天不打烊,購物便捷,在台灣一般人觀念,商品較貴,並非第一選擇;反而在離島業績卻名列前茅。
不過,地方消費人口還是受限,遊客人潮得視未來流量而定,在地整體消費額不易因同質性店數增多而明顯增加,同時,熱度也會消退。如初期便當,曾造成熱潮,一天銷量是近基隆總和,是全國冠軍店,在好奇、新鮮期一過,又恢復常態。以未來兩家競爭,店數再延伸,將來迴旋空間已不大,經營也會愈見艱辛,畢竟店面租金、人事費用及水電等是大項開銷,能否完全存續,尚難論定。
受便利連鎖店衝擊,民間店家生意下滑,短期非常明顯,也是不得已的環境改變,如何轉型生存,需深思轉換,以自有優勢,保持現有利基,以填補流失的缺口。
便利店相繼進駐之衝擊與思考
- 200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