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北竿近百家庭生計的漁貨船小三通中轉,在「北檢南出」出口作業規範訂定之後,仍待中央駐馬單位執行上給予船方便利性,甚至未來直接「北檢北出」,沒有必要繞自南竿出關。
從最早小額貿易到通關出口,其間地方府會及中央民代都在亟力爭取,希望是循小三通模式,開闢成為兩岸貨物集散、中轉中心,以離島優勢區位奪得先機,但事與願違,過去八年在政策未鬆綁下,中轉平台機制沒有完全發揮功能性。
在地方漁業資源枯竭,加上國軍兵力銳減,小三通中轉輸運成了唯一的出口,也是民眾生計的出路。
隨著兩岸互動、交流頻繁,中轉貨物也逐步解禁,並擴大範圍,並在民意需求及期待下,中央開放由北竿檢查,南竿出關,減少貨物上上下下的聯檢困擾,同時,在輸運時效上強化不少。中央開放「北檢南出」措施,配套措施當不可缺,其中以出口規範的訂定是最基本的程序。
港埠作業有它的一定程序,而且非單一機關獨力行之,必須海關、防疫、安檢等所謂聯合檢查小組共同配合執行。
我們強調的是,機關的設置,除執行法令外,要給予民眾便利,而不是各自本位;尤以中央駐馬機關由中央派遣駐地,主要是配合在地機關執行任務,以合法、流暢、便民為基本原則。
今天傳出以「北檢南出」出口規範之訂定,中央駐馬機關之海關以房舍為由而耽擱期程,不單單是對作業造成影響,其想法更是令人不解。
北竿漁貨船小三通輸運,在出現大船直接報關出口,現在白沙的小貨船已處於半失業狀態,這樣的衝擊影響北竿近百家庭及數百人的生計,甚至波及周邊行業的收問題。
未來「北檢南出」作業實施,我們期待的是簡化、便利、機動,以強化小貨船競爭力,同時,最重要的是執行人員的執行態度,跟作業規範及何地進出沒有絕對關連,完全在於是否給予船主方便。
北竿小貨船生計已面臨窘境,他們這一路走來也夠辛苦,在沒有其他收入的狀況下,是他們唯一仰賴貼補家計的航路,殷切希望相關部門在實施之後,給予最大的服務,給予最簡化的手續。
中央駐馬機關應加強便民觀念
- 200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