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經營馬祖在於服務

  • 2008-05-06
 隨著時空環境轉換,以及地方人際關係緊密,政黨團體除了因歷史淵源背景,對台獨意識較不能接受外,在地的黨派色彩已淡化。民進黨在敗選之後重新出發,並有意在馬祖成立黨部;我們認為,黨部成立與否並不是重點,要經營先從服務紮根做起,其他黨派也是如此,尤以在地的區域性選舉,黨派非第一考量,人選才是首要選項。
 在總統大選後,民進黨慘敗,長昌競選總部戰情部執行長陳財能於四月底將個人戶籍遷至馬祖北竿,最大的用意是希望以「馬祖人」的身分推動民進黨馬祖成立黨部,他認為民進黨要澈底的檢討要從下鄉做起,要真實的與民眾對話,爭取社會大眾的認同。
 民進黨在全國縣市皆有黨部,唯獨馬祖沒有成立,不論未來成立形式,大家都不會排斥,民主政治原本就是有不同政治團體,各有訴求,各有主張,只要為全國人民利益,以及不傷害離島權益,相信在地人可以接受,支持度如何,完全在於政黨的經營。
 金馬因歷史背景,以及本身處於邊陲,並在資源薄弱下,對台灣獨立心存恐懼,同時,過去民進黨從金馬撤軍論至金馬屬大陸論調,金馬人也是心有疑慮。
 民進黨自2000年執政,這八年來對金馬照顧,平情而論,補助地方預算沒有減少,也沒有傷到金馬的定位,唯一的是小三通政策沒有放寬,無法提振離島商機;同時,交通建設改善的重視力度不足。
 前述在地黨派色彩淡化,我們不忌諱的說,隨著體制改變,以及民主政治逐漸成熟,除二、三成有黨的強烈色彩、背景外,六至七成的民眾對黨的色彩已經淡薄;以選舉來說,大部分都以候選人的品德、能力、服務為取向,以及個人人際、家庭等關係為基礎;以馬祖而言,在戰地政務解除之後,還原地方自治,黨派已被沖淡,過去所謂黨提名等於當選的招牌也已卸下,候選人在選舉時只是多了政黨補助及黨工的協助,有時反而變成包袱。
 我們認為,在地的黨派組織,並不完全影響選舉的結果,但是要為大眾服務,在於平常的經營、服務,落實為大眾服務,以及黨中央關切改善地方建設,再者,在選舉期間,黨務組織人員避免在背後「打槍」,而撕裂地方情感,長此以往,只會分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