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復育,需要休養生息外,落實管理更是不可或缺,我們希望在經歷解除海禁的失序期,到現在各方建立執行共識及相互自律,讓海上田地進入恢復期,然後再找回過去優質漁場的名號。
台灣一釣友報告近一年的觀察東引磯釣狀況,他看見魚類、貝類鮮品逐漸「豐腴」,非常興奮,並將所見與大家分享,我們在閱讀之後,也對地方海域資源的重生,感到欣喜。
從馬祖大門打開前後,這十幾、二十年來,地方海域的確受傷很重,大陸漁船越界、電、炸魚,還有雙拖網具等,幾乎炸死了大小魚,也撈捕了各種魚,連小小魚都無一倖免。
開放旅遊,固然有觀光人潮,但有的釣友在共識未建立,管制未落實的狀況下,用的魚餌也釣走小魚,甚至魚槍使用,更是形成魚兒棲息驚嚇,所以,大陸漁船加上部份釣友的不當行為,使得地方海域生態造成空前浩劫,不少漁民擔憂說,馬祖最後一個寶藏資源也要消耗殆盡了。
在海域復育成效出來,釣友對海巡護漁的長期功效給予肯定,過去海巡所受責難也可以得到慰藉;現今,兩岸關係和緩,以後海巡執行任務更好做,不必太擔心糾紛而造成兩岸衝突,該抓就抓,不像以往海巡擔心執行引起後遺症,還有國軍也不要太恐懼越界靠岸的大陸漁船的任務執行,沒有什麼敏感,只問他們違不違法。
再者,台灣釣友現在也形成共識,不帶魚槍,釣到小的魚也放生,不以釣獲多寡論英雄,以享受揮竿樂趣為主,同時看到海岸大小礁石上或是在潮間帶看到密密麻麻海鮮品,更是開心,主要對此間海洋資源重生,感到喜悅。
釣友在東引觀察發現,除螺、蚌貝類的海鮮生長豐盛外,可以誇張地說,在東引各釣點都可以釣到石鯛,最期待的是黃雞魚馬上又將出現。這些都是好的訊息傳遞,我們希望大家更要珍惜,因等待十幾年,總算等到它們回來,重現過去優良漁場的封號。在傳遞這個喜悅的訊息之同時,我們還是要再進一步做好制度規劃及明確管理工作,讓海域不要再有第二次的傷口。
海域資源逐漸恢復後的守護
- 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