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祖天后宮為馬港再出發的軸,延伸媽祖文化節、媽祖昇天祭活動之定調,連結馬港觀光夜市試辦,然後馬港招待所、迎賓館釋出委外經營,以及媽祖宗教園區規劃,在未來旅遊市場仍具潛力,而住民集體共識及形塑旅遊商圈配合,也是扮演關鍵性的力量。
馬港從早期台馬出入口岸熱鬧喧騰,至迎賓館、招待所、連江山莊繁華榮景,不輸給山隴;隨著時光轉換,現今街景冷清;不過,以馬港環境條件,找回往日的風華,還是有它的機會。
地方在尚未完全開放觀光之前,訪客住宿及島際官兵差休假或候船,皆以馬港迎賓館及馬港招待所為中心,之後連江山莊經營,活絡村內商機,如餐飲、特產、雜貨等一片興旺景象。近年由於兵力裁減、台馬交通改善及島際往返便捷,不但迎賓館業務萎縮,連在馬港的北竿、莒光指揮部駐南竿辦事處也裁撤,直接衝擊馬港街景的消褪。馬港街道,過去曾以小吃吸引不少在地消費者,如今也因山隴小吃、餐飲相繼成立,拉走在地客源,亦拉走了來玩的散客,致使街道店面在入夜之後,店面鐵門也跟著拉下。去年7-11超商開張,還點亮了半個街景的亮度,但是商家對街景沒落及人潮不見,充滿憂心與徬徨。
在討論社區再造,街景重現風華的議題,村民除對馬港迎賓館、連江山莊及馬港招待所再活化利用,是民眾關心的發展方向外,試辦夜市也是社區嘗試再出發的動力。
馬招及迎賓館相繼委外經營推出,這個帶動馬港恢復商機的最大能量之一。第一,它帶進客流量,有人潮就有錢潮,兩邊住滿,街道有人,商店就有生意;第二,未來規劃的媽祖宗教園區,連結軍事地道設施,再延伸至四維步道,可以成為南竿西區的旅遊圈。
外在的環境復甦,內在的共識形成更是關鍵,我們期盼從今年夜市試辦成果,可以看出住民的共識已成形,有了共識,願景形成就會逐步呈現。
要拉回過去的商圈景象,馬港商家先從小吃做起,再搭配一週一次的「主題夜市」塑造特色小吃街品牌,掛起友善、休閒招牌,再配合未來宗教園區的整體佈局,將是旅遊市場新指標。
馬港商機恢復之期待
- 20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