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各界不斷爭取努力之下,北竿白沙中轉貨物,終於跨出了重要的一步。陸委會正式同意實施北檢南出的政策,預定今天會有政策實施以來第一艘貨船靠泊白沙卸貨,海關人員現場驗貨,然後再前往南竿報關出境。這項措施有人認為來的太晚,但至少對現階段的中轉業務而言是一種突破;真正要解決問題且要政策行之長遠,我們認為北檢北出,才是符合實際需求與未來趨勢的方向。
馬祖地區兩岸中轉貨物經過多年的營運,現在不論在制度或運作模式上都有了重大的改變,隨著法律持續的放寬,過去存在的所謂「北海艦隊」,已經逐漸的走入歷史,以前靠法律「模糊地帶」生存的一些業者,現在面臨生存的轉型,而現在又演變成大船「船進船出」,小貨船幾無生存空間。而福澳是目前馬祖小三通唯一的一個港口,貨船理所當然的在福澳裝卸、報關,而這樣的轉變,讓北竿原本賴以生存的相關行業,無法繼續生存,影響數十家庭與數百人的生計。
為了要逆轉情勢,北竿希望爭取貨船繼續到北竿卸貨,即使小貨船的生存空間已無力回天,但至少能維持裝卸行的生計;於是在法令上尋求第一步的突破,海關及港務權宜之計是貨船北檢南出,所有中轉的貨物可以在北竿受檢,南竿報關。北檢南出之所以被認為不是長久之計,是其運作模式不太合乎常理現況,船運業者要多支出一些費用,程序又比南檢南出來的麻煩,這種情況下,即使開放北檢南出,也可能只是短暫的。
北檢南出是標準的「政策性」權宜措施,長久之計是要從制度面上做大刀闊斧的改變;福澳碼頭因為各型船隻進出,船席擁擠,而白沙可以長遠的規劃為兩岸貨物中轉的專用碼頭,北檢北出才能讓所有船運業者願意配合,要挽回北竿生計才是有可能長久的。從小額貿易至小三通,兩馬及台馬之間的貨物出入、轉運、攜帶等,在中央意識型態牽絆及政策不明確之下,一則未帶給外島經濟利基,二來造成生計民怨,也帶給執法者困擾。在法令重重捆綁及執行處處圍困下,小三通以來,民怨的聲音積累、宣洩,地方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站在維護鄉親權益、生計上,不免備受責難,且首當其衝,他們也不得不為民眾發聲。
我們一直強調,政府或民意代表的思維要有所轉變,深入基層了解所需,然後再朝目標前進,能做的當然要做。北檢南出與北檢北出,就差一個蓋章的程序,我們樂觀的認為要突破並非難事,地方的聲音中央或許有聽見,但可能聽的不是很清楚明白,各界要繼續努力,在目前中央政府有意開拓兩岸交流的前提下,沒有理由再在法律制度面上把馬祖綁起來。
北檢南出權宜之計 北檢北出才是目標
- 200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