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口岸,多元發展,自兩岸小三通試辦以來,金馬突圍開闢對岸第二或第三口岸,主要拉大經貿市場版圖;如今新政府上台,小三通將予擴大,離島民意期待馬祖國內商港五個碼頭區都納入兩馬口岸,目的擴大通航面向,我們認為可以思考推動方向。
以馬祖國內商港的定名,它涵蓋南竿福澳碼頭區、北竿白沙碼頭區、莒光青帆、猛澳碼頭區及東引中柱碼頭區,並以福澳碼頭區為樞紐中心,等於說五合一的商港;而兩馬小三通試辦通航辦法,則指定福澳為對口港,就兩岸政策鬆綁氛圍及試辦已將屆八年,再以單一福澳港為限,的確要加以修正,中央更應擴及四鄉五島港口,各視在地及市場需求而發展。
同時,我方中央也沒有必要自我設門檻,或單一設口岸,不但不符合民意期待,也不符合實際需求,尤以近期將擴大小三通,開放台灣人民自由出入小三通,屆時,客流量若大幅增加,單一以福澳為對口,則通關作業塞車的話,對旅客不便,對地方出入口岸形象也是受損。
北竿擁有機場,起降標準也寬,若開放北竿白沙也為人員出入港口,一則減輕福澳港負荷量,二來北竿班機會視客流量增加而增班,三可帶動離島活絡,縮短城鄉差距。
再者,貨物中轉部分,北檢南出雖跨出重要一步,離島民意認為這只是權宜之策,並非長久之計,而且沒有必要再繞到南竿,應該直接北檢北出。
從北檢南出為例,到四鄉五島港口全都納入兩馬口岸思考,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民意認為視在地需求而發展,或是交由自由市場機制運作,有需要就出航,沒有需要則由南竿為出入,只是我們不要自我框住,只限定單一口岸。
總之,兩岸政策已開,希望中央更要施放,才合符開放的真意,首先將馬祖國內商港五個港口一起打開,都是通航口岸,做到所謂「五口通商」。
至於中央駐馬機關的運作,不論是防檢疫、海關必須予以配合,以移動式或行動式方式管理,以民意需求為需求,該加派入力、設備,中央相關都不應該省略或簡併,況且小三通也扮演兩岸關係要角。
小三通擴大 在地「五口通商」是一個規劃方向
- 200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