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引對外交通而言,臺馬輪是唯一最穩定的載具,當地民意提出旅遊旺季調整為「東馬東台、馬東馬台」航班的需求與期待,我們可以深刻體會與理解,地方政府基於現階段船隻老舊考量,有它的困難度,東引民眾也有所體諒;不過,未來它是一個大方向,也有實際的需要。
首先,我們居住南、北竿的鄉親,不能以自己角度思考,除有臺馬輪方便選擇之外,機場幾乎就在後院,離島東引、莒光的民眾,在交通工具選擇及搭乘上的確辛苦,尤以東引民眾出外,若逢海象不佳,臺馬輪不開,幾乎是封島狀態,所以,他們的心情,不是我們可以感受;再則,直昇機、小白船只是應急、調度,尤以東北季風強勁,坐小白船的痛苦,不是南、北竿民眾所能體會。基於東引交通的需求,地方政府近年來也著力甚深,但是限於支付經費及船隻問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支付經費而言,地方近年以交通支付最為龐大,中央態度是給你一個額度,你只能在這個額度內勻支,不是要多少就給多少,所以,這點困難度,鄉親要有所諒解,不是說不做調整,當然,主管部門也希望船開多,問題可以解決,只不過預算吃緊,不得不做整體考量。
以船隻老舊來說,臺馬輪已逾二十年,在新臺馬輪未入港前,舊船必須保持堪用安全狀態。
其他如東馬東台實施,增加南竿上船的人航程時間增加、船員工作時間長,這不是最大問題,大家也應該有所配合。至於,曾實施一次的東馬東台的客流量雖未明顯增加人數,也不是關鍵。
東引住民期待是正常,每天有船入港,就是跳動音符傳遞,去了南竿再轉東引,回台再彎靠東引,當是便捷、流暢,只是現階段狀況不允許。
交通是現代基本需求,東引民眾需求及民意反映也是正確的,地方政府除了有配套做為因應外,也強調堅持要做新臺馬輪決心,未來我們希望在新船加入後,把東引需要視為一個重點方向規劃。
我們理解東引住民對外交通的心情
- 200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