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受颱風威脅的北竿塘后道,今年也不能倖免,這條修築在沙洲上的道路易受海浪侵襲是不爭的事實,設法改善也是勢在必行。爭取經費固然是最大的難關要突破,但地方要對修築方式建立共識也是重點;在考慮解決方案的同時,若能朝觀光角度出發,效益會更大,塘后道要結合周邊的沙灘資源,才能發揮因機場擴建所剩沙灘最大的「剩餘價值」。
塘后道是一條建築在沙洲上的道路,戰地政務期間以最傳統的工法在沙灘上佈放大塊石為基礎;自興建以來,年年的颱風都受影響,近年來因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塘后道在八十六年賀伯颱風時,受到有始以來最嚴重的損壞,一直到前兩年,好不容易利用民航局新建航空站及附屬設施相關工程時有機會修復,但才完工沒多久,又一個颱風將路基沖刷流失。今年颱風過後,靠近南面的路基是殘破不堪。在沙地上建道路雖然沒有下陷的危機,卻無法排除海浪侵襲的可能性,只是要澈底解決這個外在因素所帶來的威脅,只有改變道路型式才是斧底抽薪的作法。
在思考改變道路型式的同時,我們應從配合觀光或近岸沙灘遊憩設施建設的方向來規劃,如果純粹只是要解決后澳村對外交通的問題,動輒千萬的規劃不見得會獲得中央的認同,但是在道路改善的同時,能有周邊的觀光效益產生,就是可以投資的新思維。
早年塘后沙灘因為配合機場改善而犧牲了大半面積,對北竿的觀光資源而言是一大損失,但也換來較安全的機場,如今面對所剩無幾的沙灘,更要審慎的評估運用的方式。雖然沙灘受破壞,但不代表沒有再利用的價值,現在又面臨道路的改善問題,期盼各界能有一次長遠的規劃與想法。繼續在現有沙灘道路上投資改善經費,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要做就要澈底的解決問題,同時因應未來的發展,觀光遊憩的功能應大於對外聯絡道的作用。
塘后沙灘是國內少數可見的連島沙洲地理奇景,所以在景觀上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如果站在回復沙灘原貌的立場出發,改道花再多的錢也值得期待,但在經費來源不易的大前提下,地方民意也好、政府決策過程也罷,都必須牽就於現實面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願意期待最好的規劃方案,不必急就章的解決行的問題。塘后沙灘原是北竿甚至是馬祖最好的觀光資源,如果說機場沒有進一步的擴建計畫,甚至有人認為要全面性的恢復沙灘原貌。
從觀光角度看塘后道改善
- 20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