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維看待農曆鬼月

  • 2008-08-07
 農曆七月,很多人認為這是「諸事不宜」的鬼月。每年農曆七月,民間為了普渡、祭拜等活動,必須耗費地球不少的資源。普渡是早期農業社會的舊思維,融合了歷史背景和民情風俗所延伸出來的儀式,但是現代已進入科學文明時代,也應該要適度改變不合時宜的思維和作法,提升心靈的層次。
 說到農曆七月,一定要和中元普渡劃上等號,大量的祭品、大量的焚燒紙錢,浪費物質又造成空氣汙染。也有人相信農曆七月是意外特別多的月份,但是根據調查統計,所謂的農曆鬼月並沒有像迷信者所說的那麼恐怖,造成許多死傷的天災人禍,大部分不是發生在鬼月。所以,只要靜下心好好想一想,穿鑿附會的鬼月傳言自然會不攻自破,禁不起科學的檢視。
 祈求平安的心念是好的,不過要避免被錯誤的觀念和行為取代。一棵五十公斤的樹木需要花費二十年的時間細心照顧,但是每年的中元普渡總要燒掉數百萬公噸的金紙,每燒一公噸的紙錢還會產生將近一百二十四公斤的空氣汙染物,以及超過一公噸的二氧化碳,紙錢中更含有苯、甲笨等致癌物。鬼月的龐大儀式固然有慰藉心靈的功能,但也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對個人健康及環境保育造成重大影響。
 明白了鬼月的生態和心理基礎,會發現有些行為都是繫於一念之間,只要稍微改變一點點傳統,鬼月也可以變成吉祥月。世界上好像只有華人才有鬼月的說法,但事實上在佛教裡也沒有鬼月的說法,以道教觀點來看,農曆七月也不是壞月,也不是諸事不宜。人之所以會怕鬼是因為心裡有鬼,只要心裡無鬼,不做虧心事,就不會有任何忌諱產生。
 證嚴上人說:其實普渡是要把愛心普遍到世界各地,真正虔誠的心念,應該是啟發慈悲心,為世界萬物生態祈福,希望大家破除迷信,用正念與愛心,取代錯誤的觀念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