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台馬巡迴公演之意義

  • 2008-10-16
 在閩劇中,找回原鄉的記憶,閩劇團首次由小三通管道台灣巡迴公演,不但慰娛旅台鄉親,也為兩馬中轉台灣開了先例。
 不管您身在何處,或是走到那裡,都是禁不住故鄉的呼喚;不論是各式劇碼,或是南北唱腔,總是熬不住款款鄉音在響起。閩劇是原鄉的傳統戲劇藝術,也是年長者最愛。隨著時空環境變遷,閩劇在大陸福建都市化之後,重視度漸漸受到考驗,不過,在傳統藝術文化中,它還是有它一定地位;再以馬祖而言,在自由中國內福州語系區塊有它的市場。
 地方為了延續閩劇香火,並且給了在地研習閩劇加溫,以及在地年長鄉親的需求,每年邀請福建省、福州市閩劇團跨海公演,不但掀起了高潮,老人家更是一睹閩劇丰采。這次把團拉到台灣,更是一大突破。
 旅台鄉親長年在台,尤以年長者或因行動、奔波不便,無法在閩劇團每年來馬祖演出時,專程回來看戲;或者是他們去大陸福州也不見得能看到戲劇演出。此次,地方特別安排赴台灣公演,也藉此突破小三通仍無法中轉的障礙。
 在台北板橋、桃園中壢巡迴公演,風靡了年長鄉親,也讓他們開心滿足;以地方來說,年長鄉親在台,他們過去在地方付出,如今隨子女在台定居,我們能給他們的照顧有限,一場閩劇,等於是一種關懷。馬祖同鄉會、土城同鄉會、馬祖文教協會暨台北鄉親聯誼會、台北福州十邑同鄉會等都很支持協助公演。
 在中壢演出,我們看到桃園馬祖同鄉會從帖子、海報至專車、便當安排及座位,都做到無微不至,值得肯定。同時,也藉由閩劇,也可讓鄉親在台來個大團聚,所以「閩劇相聚」這個主題非常貼切。
 閩劇在大陸地方戲曲中,是具有特色的地方大戲,在過去鼎盛時期,聳動福州一帶社會,其劇本、唱詞、曲本也是經由文人撰寫及專業研唱,然而,兩岸大環境變化,大陸經濟成長,年輕一代迷於新奇,致使閩劇在福州一帶也受到延存的挑戰。
 在現今福建的福州語系的大都市,大家對閩劇的存廢曾引起討論,年輕一代認為,它只是鄉村大戲,在漁農村受到歡迎,而都市化城市,則是地位受到考驗。不論如何,福州戲是具有一定地位及價值內涵,只是它的演變可能會隨時間、環境有所調整。
 它是鄉土文化遺產,也值得我們這一輩珍惜和愛護。在提倡傳統文化聲中,過去旅台鄉親曾徵集東海部隊福州戲曲專業人士調教、訓練,成立海風業餘閩劇社,著實不易;如今,在建立在地文化特色的潮流中,福州戲曲仍是馬祖戲劇培植的唯一具風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