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對馬祖教育的衝擊要及早因應

  • 2008-10-18
 根據教育局的統計,全縣今年國小一年級新生總數為八十五人,其中東莒國小甚至掛零,除了介壽及東引之外,其它學校都是個位數,這種超級小班的班級型態,對孩子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多於正面。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已有專家提出警告,馬祖的問題是更加嚴重,且不論其在社會經濟的影響層面,光是學習這部份就值得各界重視,並加以因應。
 馬祖各鄉島的學校近年來出現學生人數下降的情況,少子化是因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地區總人口在多年來一直沒有正成長,目前雖號稱萬人,但實際居住的不到七成,這裡面有部份是戶籍遷來遷去的「遊牧民族」。真正讓馬祖人口穩定的是產業面的問題,所以,今後在教育資源整合上的規劃時,經濟問題不能不做考量,因為經濟產業直接影響到長住馬祖的意願,沒有辦法做到長住馬祖,學生人數減少就會持續呈惡性循環。
 地區因應少子化,在三年前由教育局規劃併校的方案,當時考慮各方的意見及綜合其利弊得失,政府沒有真正的加以推動,因為貿然的併校可能形成就業機會減少,而人口數因此再減少的窘境。併校與否曾經喧嚷一時,各界看法不一,其實都是站在本位立場做考量,以目前各校的學生人數來看,併校後的學生人數,可能尚不足教育部所稱小班教學人數的上限,孩子在學習上所面臨的孤立可想而知,但是併校所可能牽涉到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又不能不考慮,這就是地方政府兩難的局面。
 北竿地區兩所小學以所謂的「資源整合」取代了併校的規劃,的確是兼顧教學與社會問題的方式之一,但經過兩年的實務操作發現,還有許多問題尚待克服,這種教學整合,行政分立的情況往往會間接影響到資源整合的效益。但整體而言,如果不併校,資源整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只是配套要做好,否則資源整合很可能會變成資源浪費。
 不可否認,南北竿地區的學校近年來「搶學生」的問題是十分嚴重,各校為了生存,為了提高學生人數,跨區招生是不變的事實,如果各校以教學特色、學習成效做為招生的號召,這是好事,若只是為了增加學生數而搶人,無形中造成的社會對立是各界所不樂見的。教育是百年樹人的神聖工作,我們所有的作為與政策,要以孩子的學習權為出發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大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要真正設法落實才是有意義的。
 面臨少子化是無可避免的事實,馬祖地區相較於其它地區是更為嚴重,教育部門要及早做因應,教育改革在馬祖更是一件大工程,問題若無法兼顧時,就要有所取捨,只要出發點正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