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沙入村視野景觀拉開之成功版本

  • 2008-10-28
 以南竿地勢及外海周邊視野,最美的畫面在南面,除了津仁步道碉堡待開發之外,入村及便道的行道樹修剪,甚至移除,有其必要,不但打開了景觀視窗,也可為馬祖濱海遊憩路線加分。
 道路也是一個地方觀光的指標,遊客不論是騎機車或是沿路徒步欣賞景色,對道路完善、路面潔淨、周邊美化,都是旅遊加分的品項;而在地的鄉親,開車或是散步,亦覺舒暢,尤以入村道路的改善,對村落發展有了新的出路。
 以南竿為例,從牛角、福澳、仁愛、山隴、津沙等入村道路施作及部分連結,不但帶來行車舒適、流暢,在整體視覺上舒服、清爽,同時路邊美化,更感受活力、溫暖。南竿在山線主幹道完成之後,入村道路的改善益形迫切,除山隴、福澳、清水、珠螺路段因配合未來工程將做一次性規劃施作之外,大部分已作改善;由於替代道路之需,讓原本小路的道路也面目一新,如山隴聚英路、環山路、鐵板軍醫院路段,也提供另一種走向的方便。再者路肩美化部分,為配合觀光景象,在主幹道推廣桃、李、杏花及槭樹等,不但花團錦簇,也給大家一個貼心的感受。另外,在路邊空曠或有腹地設置小型花圃,以季節花卉及在地原生種搭配,襯托不同風情。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地方外觀上最大變化,是林木茂密,初踏上馬祖的遊客,都會感到驚艷,這也是事實。不過開放觀光之後,島嶼扮演軍事重鎮的角色轉換,林相更新、路樹修剪、花卉點綴、開闢果園等成為新思考方向及新工作任務。
 早年因土地貧瘠、季風強勁,軍民造林以相思樹、木麻黃、苦楝為主要樹種,四、五十年後,幾乎處處綠意成蔭,在軍事上具掩護之功能,水土上具保護之用,生態上造成平衡之效,同時,對擋風、遮陽更是發揮功效。隨著環境改變,造林、綠化工作,外界近年建議林相更新,因木麻黃、相思樹林相繁雜,也不具經濟價值,配合觀光開放,種植具有價值樹種,執行部門在近年造林苗木上早已多樣化,並有規劃栽種,但是仍然要做一套長期林相栽植計畫,不管是十年,至少在十年之後,行道樹可以看到更多、更美、更有質的樹種。
 修剪林木是一項較危險、高難度工作,不過還是要找重點做,以津沙為例,入村下方彎角處的坡地,已做樹木修剪,不僅拉開了津沙整個大窗視野,也拉開了津沙氣勢格局;這次老酒節,大家去津沙在路上走下去時,完全感受不同,南面的壯闊海面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