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的東西 才是觀光特有品牌

  • 2008-11-06
 在地的東西,不但是旅遊座標,也是觀光長長久久的資源,同時,地方所有活動、資源,都要跟觀光結合,亦才符合觀光立縣的主軸。在地方體制變革之後,民間生計、政府收入,只有走觀光這條路,但是這條路經過十五年的開闢,還有待定向、定調。
 定向指的是方向固定,如前言所說,所有的工作或是活動,都要跟觀光相連結,為觀光大計做加分,讓我們資源內容更豐富。定調的是調性固定,走的是什麼風情,出去的是什麼味道,讓我們資源品牌獨特化。
 現在世界各地不景氣,不要說地方拚觀光,連國家也都只有走觀光一途,甚至有的國家收入完全靠旅遊支撐。
 地方近年在觀光活動不少,幾乎是月月有節目、季季有活動。雖然,有必要再嚐試、再試探,但到最後我們要鎖定真正屬於在地的東西,而且獨一無二,讓遊客只有馬祖有這個東西,成為唯一的品牌。
 在地資源屬於自己的,可是要加以活化,賦予它的新生命,即使別人也有或是相似,但經我們創意,形塑了自己品牌,別人也拿不走,搬不動。
 在地的資源充份利用,今年最成功的例子是津沙老酒節,雖然老酒在酒類市場中不是第一的品牌,外部對它還算是陌生,不過,老酒的招牌只有馬祖才有,不像陳高酒品,金門、台灣、大陸生產比比皆是。我們期待這一次成功的跨出,下次在老酒節的活動,能夠做得更有內涵,更具有宣傳。
 再者,燕鷗的天然資源生態,也等於跟馬祖劃上等號,儘管,大陸閩江口也在宣傳有牠的蹤影,但在宣傳中,他們還是不會忘了提到是在馬祖發現。今後,我們除了加強賞鷗、生態維護活動外,在神話之鳥的意象指標上,地方有必要再強化,如碼頭、機場欠缺牠的意象物,可供遊客拍照留念。
 再者,坑道密度,馬祖擺在前面,這個戰地意象的宣傳及活動,固然現今受限在釋出、開放的幅度、範圍上,不過,可以先在意象形塑上深植在遊客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