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三通即將來臨 小三通面臨考驗

  • 2008-11-07
 「江陳會」簽署包括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四項協議,其中逐步開放海、空運直航部分,對於小三通影響最大,在海運部分將現行五個可以進行小三通的港口外,另外擴大台北、基隆、台中、高雄、花蓮及麥寮,共計十一個直航港,大陸方面則開放六十三個港口港區;空運部分除松山、桃園、高雄外,包括台中清泉崗、花蓮、台東及金門都將開放客機直航,最快可以在簽署協議四十天後開通,最慢則是半年,可以預見的兩岸大三通時代即將來臨。
 馬祖在此次開放情況下,除了維持小三通直航口岸外,尚未納入空運直航航點,當然這也有著機場條件及旅客量的考量,因此在大三通直航後,馬祖可能面臨的考驗在於貨運直航可以不停靠福澳港,直接由基隆港、台中港等直接開往馬尾,而空運直航更可以由松山、桃園機場直接飛往福州,目前尚不知道票價規劃如何,但勢必大幅影響過去走小三通的人潮。
 金門縣長李炷烽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兩岸擴大三通往來後,金門將可受益,在金門地理區位及特殊環境,很多大陸省市人民都想來金門看看,因此,以推動大陸觀光客來金門觀光旅遊,應是可以著力的目標。另外,有關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在海難救助方面,是協議雙方積極推動海上搜救、打撈機構的合作,建立搜救聯繫合作機制,共同保障海上航行和人身、財產、環境安全,發生海難事故,雙方應及時通報,並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及時實施救助。
 李炷烽的話中,也透露著與馬祖同樣的憂心,大家都知道過去全靠台商撐起的小三通航線,將因為大三通的來臨而造成人數上的減少,會減少多少還是未定之數,只是金馬不約而同,將目標轉向吸引陸客上門觀光。
 兩岸大三通事實上也造成整個航運路線版塊的移動,香港媒體近日也一再報憂。東方的姊妹報「太陽報」則以「兩岸大三通,香港有難」為題,「南華早報」則引述旅行社協會主席胡兆英說法,表示兩岸直航每週航班增加到108班之後,香港每週要損失一萬多名中轉旅客,衝擊甚大。
 在台灣部分正好大異其趣,基隆港、台中港看好直航客運的商機,基隆港務局長蕭丁訓表示,基隆開往廈門及福州約十個小時,開往上海約十四至十五小時,只要晚上開船,白天就會抵達,一些旅遊民眾,還能在抵達的當天或次日再搭飛機往內地旅遊,這種一趟船、一趟飛機的玩法,是一種新的旅遊模式,他稱之為「新龜兔哲學」,本來海空競爭,現在變成海空聯營。因此,未來將規劃西二到西四碼頭將蓋一棟大樓,並規劃成為客輪專區,主要經營基隆往返上海、福州及廈門的三個港。
 地方政府在十一月八日此次首航,即為開創基隆-馬祖-福州直航航線,試辦此旅遊航線,串連二岸三地遊客由基隆至馬祖至福州,期以馬祖為旅遊中繼點,吸引臺灣及大陸兩岸遊客透過此線進行旅遊,擴大馬祖觀光版圖及客源,試探馬祖觀光擴展之可能性,立意甚佳。但首航後,仍必須有配套的規劃持續進行,以抓住大三通前的利基,及台、閩海上長程不利的航程,以及諸多的變數。
 大三通來臨,所有相關單位都各有盤算,只能說及早準備的人成為贏家的機率最高,在這個急速變動的時刻,只能加緊因應腳步,找到自己可以擔任的中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