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有觀光」的觀念擴散

  • 2008-11-18
 觀光大門打開,我們心中的大門也要打開,人人心中有觀光,才是開發及永續的活性元素。在地方旅遊發展的推動過程中,這個區塊的著力不足,未來有待再灌輸、耕耘,到全民共識建立。
 人人心中有觀光,是生活與島上的每個人都有觀光的認知、觀念,等於說是每一個成員都是旅遊的守望者,共同致力於地方觀光的發展。再來是地方所有活動、施政等,都要跟觀光相結合,並以觀光角度為出發,為馬祖旅遊事務不斷注入活力。
 提到地方觀光事業的發展,大家所想到共同問題,就是海、空交通的改善,其實,除了交通問題之外,其他的觀念、認知、思考也要予以強化、落實;不然,將來交通建設做好或改善,態度、觀念沒有改變,還是回到原點。
 觀光已是民間唯一的出路,我們不能存有觀光只是政府的事,或是僅受惠相關行業的思考,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地方上的發展是大家共同的事,旅遊業蓬勃的話,真正受惠的是地方大眾,而不是侷限在特定行業。現在不少國家都以觀光發展為首選,也是財政主要收入之一,地方的民間生路,觀光更是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所以,我們除了要致力改善硬體建設之外,人人心中觀光的共識建立,也是刻不容緩。平情而論,這種共識還不夠,大家仍以自己本位為思考。
 觀光立縣早已定調,更是政府施政主軸,一般公部門仍是認為觀光推動是觀光、文化部門的專責事務,相對地,無法集中所有的力量,結合所有的活動效益。
 觀光共識的建立,就是大家心中有觀光,人人都需要有此心念,而這個心念的養成,當然也需要灌輸,透過活動或是各式集會,形成一片氛圍及營造這股氣氛。
 馬祖人一向以熱情自豪,而外來陌生遊客感受不是如此,他們認為熱情是對外來親友,或是公部門接待的對象,並非對大眾遊客的一份親切的感染。
 走在路上,或是搭機、搭船的行程,在地的我們可以給予一個友善的點頭、問候或是微笑,這也是現今世界旅遊國家推動的友善招牌。
 習慣是養成的,過去可能是地方保守、拘謹性格,我們建議各校在對觀光的友善方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禮貌運動;各鄉、村在宣導或活動中,讓鄉親感受及學習;公部門也更要加強共識形成,讓馬祖未來觀光看得見,讓好的觀念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