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近來努力透過各項單項活動,增加馬祖觀光旅遊能見度,用心值得讚賞,最近出爐的馬祖旅遊體驗十大驚句活動,也獲得不錯的迴響,但除了正面的旅遊體驗肯定外,我們也需要來馬祖旅遊者善意及理性的建議,以供地方政府及從事觀光業者參考,因為外來者的體驗建議,就是推銷觀光目標群的最直接感受,否則一面倒的正面評價,易淪為「國王新衣」般的自我催眠,降低自我改進的能量與衝勁。
馬祖的旅遊仍然停留在嚴長壽所稱的旅遊第一階段,也就是走馬看花階段,多數遊客是一群人被遊覽車拉去參觀景點,然後再拉去餐廳來頓經濟旅遊餐,這些人當中,會對馬祖留下深刻感動體驗的非常少數。會對馬祖體驗留下感動的,多數是自助旅行者,或是接受馬祖朋友接待者,夜晚在星空下對飲老酒,白天走訪戰地遺跡、軍事景點等,聽聽老朋友談談過去馬祖人經歷的戰地歲月,因此他們的體驗,在自然風景外多了人文的豐富,因此對於馬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人也可能選擇再度來馬一遊。
一個勁的把來馬旅遊人數不足歸咎交通問題,其實只是一個簡單選項,到底誰能把握在馬祖交通改善後,來馬祖旅遊的人數就會一飛沖天,而不是早上來到馬祖,搭著遊覽車繞行南竿一圈,暫停幾個較有名的景點後,中午吃頓飯後,下午就搭乘穩定班機返台,完全沒有過夜需求,這樣的旅行模式是我們要的嗎?當然改善交通也是推展觀光的必要條件,只是它不是唯一的條件。
嚴長壽於上次在馬祖演講時曾經提到,離島面臨的問題是很清楚的,我們的交通問題、水電成本高居不下、適合旅遊的季節限制等,也提到可以考量所謂總量管制的旅遊建議,但立即有鄉親反應,如果一個月只來多少人,那要賺什麼錢,多數人仍然停留在眼前立即可得的獲利,其實並沒有永續性及計畫性旅遊經營的概念,只要求地方政府增加來馬人數,但只來一次後,就不想來了,也會讓馬祖旅遊逐漸走進瓶頸。
到底來馬祖旅遊的人,希望在馬祖有什麼體驗,希望看到什麼,旅遊達人、學生遊客、一般旅客及文化藝術工作者、甚至是來馬祖進香的,各種不同團體或個人來馬祖旅遊,到底有何需求,而實際來馬旅遊體驗後,對馬祖又有何建議,覺得有何不足之處,希望如何改進,也許有些建議不成熟,有些建議天馬行空,但進行資料蒐集確是推展觀光不可或缺的事前準備工作。
在進行相關觀光政策推行前,就像在進行一項企劃工作般,沒有知己知彼的準備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群眾,沒有有效的工作計畫執行,都會讓良好的政策大打折扣,從獲選十大驚句中可以看出,馬祖的美麗自然景觀深得人心,但這只是其中一項感動要素,其他的呢?我們要朝那些方向改進,有待更進一步的精準規劃。
來馬祖旅遊體驗,驚句外更需要理性的改善建議
- 200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