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政府經向漁業署爭取貨船轉漁船並獲許可,對地區傳統漁業復甦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馬祖的經濟型態受大環境改變的影響已經有所調整,從貨船轉漁船不難看出,未來地區會有越來越多的鄉親,為了生計而投入與傳統漁業相關的行業,諸如定置網、休閒漁業、養殖業等;從繁華到沒落,從沉寂到復甦,馬祖傳統漁業仍然前景可期,因應這項經濟型態的轉變,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
馬祖地區近年因為漁業資源日漸枯竭,在小三通實施之後,兩岸貨物交流相當熱絡,利潤也不錯,不少漁民為了生計,紛紛「配合政策」,將漁船補足噸數後轉為貨船,如今這項小三通的利多在大三通直航的現實下,反而成為地區相關產業發展的另一股壓力。地區的貨船要求再由貨船轉回漁船的身份,幸賴中央體會地區特性與發展現況,同意了這項要求,這是傳統漁業復甦很重要的一步。
在可預見的未來,以海為田的經濟型態會逐步的擴張,過去的傳統漁業發展至今,在科技、觀光的導引下已經有所調整,馬祖四面環海,以海為中心的經濟政策必須受到重視。過去我們的建設可能忽略了這個區塊,未來要加強,善加利用我們環抱的資源是政府必須以更積極態度要面對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全球海洋資源面臨枯竭的大前提下,馬祖地區近年來在各界重視及宣導取締之下,我們的海洋資源開始有逐漸好轉的跡象,雖然不能和幾十年前的漁獲同日而語,但至少在減緩枯竭這方面的成效,是值得期待的。從最近兩年漁民對大陸越界漁船的態度三百六十度大轉變可以看到,馬祖海域的資源對鄉親是越來越重要了,大家再以不能容忍大陸漁船來我方海域掠奪我們的資源,對海巡的要求與期待也與日俱增,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是要靠海維生了。
我們要重視這個課題,並有完整的規劃方向,擬定正確的漁業發展方向,加強基礎的漁港建設,營造休閒漁業發展空間,重視生態保育的各種作為,修定合乎時宜的管理機制,以上種種都是地方政府及漁民朋友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最有利的位置,自然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六、七十年代,地區出現「移民潮」,就是由於漁產欠收所致。政府過去「以海為田」的產業政策,被迫做了重大修正,現在推出觀光及小三通來支撐永續生存之道,卻仍然發現傳統漁業與現代科技趨勢結合,也可以是一種新興的產業,而且更符合生態產業的基本方向。
馬祖漁民近年來重操舊業的人數增加,對振興傳統漁業而言,是有正面意義,不論是漁民或釣客,對於海域資源復甦都有實際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快速的找到因應之道,並加以落實。
為傳統漁業復甦預做準備
- 200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