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積非成是 導正意見市場

  • 2008-11-24
 受到台灣地區這幾年民粹操弄的影響,近年來馬祖地區也難以倖免,瀰漫著一股唯我獨大,即使犯錯在先也不能責罰的奇怪思維,讓地區各環節執法單位的第一線人員是投鼠忌器、進退兩難。因為可能一不小心「辦到人」或太過於「依法行事」,就等著隨便一個不具名的人上網投訴,還以其他藉口混淆焦點,反而可以搏取同情、扭曲是非,我們深深認為此風不可長,守法是國民最基本的義務,守時是消費者最起碼的常識,自己錯在先,就請別賴給別人。
 馬祖地區小,如果對政府單位或其他人士有任何建言,避免面對面的尷尬,一般民眾或旅客多半是採「上網投訴」解決。當然,這也是民意的表達另一種型態,政府單位及當事人必須尊重,此類管道也有存在的價值,不過,前提必須是正面、合法的,對於混淆視聽、似是而非的言論,我們認為大可不必理會,甚至因此處分奉公守法的第一線人員,可說是本末倒置,這條防線絕不能輕易撤守。
 以最近幾個案例來說,一位超過營業時間的加油客人想加油,被站方人員告知時間已過,但反遭客人認為他「態度不佳」,還上網痛罵並轉移到所謂「獨家經營」問題之上;另一案例質疑海巡人員登船臨檢時態度不佳,雙方還引發口角,結果還是「網上見」。
 一般不知道詳細情況的網友,看見作者所陳述的單方面說法後,很容易就被引導到「對方是錯的」,這處作者所設下的陷阱,進而對作者的自述內容產生同情與認同,一起批判執法單位的不是,反而忘記了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到底是誰的錯?到底錯在哪裡?
 以此次加油站爭議為例,在其他地方消費者若錯過營業時間,自然是自認倒楣走人,因為大家都知道是自己不守時,錯在自己;不過在馬祖,反而變成營業單位的錯,錯在下班後的值班人員為何不破例讓他加油、錯在怎麼沒有向顧客謙卑屈膝、鞠躬哈腰,即使值班人員沒有任何的錯,經過此次的刻意扭曲投訴,還牽扯到應對態度及獨家經營,反而成了唯一的受罰者,更有網友答腔嘲諷說處份告誡是「哪些東西」。
 民主社會裡,政策走向、行政舉措確實要以民意為依歸,但也非漫無章法、積非成是,執法單位的態度好壞與否,也是很主觀的認定,孰對孰錯更不能只聽片面之詞;我們認為,接受過現代化教育的理性民眾,在上網「登高一呼」之前應先思考,所陳述問題發生後的責任歸屬到底在哪裡?如果是公部門的錯,可以列舉所有證明據實以述,當應處分及改進,自有人會支持聲援,再求設法改善;但如果是自己的錯,就該好好檢討自己,而非意圖扭轉局勢,牽東扯西、模糊焦點,畢竟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樣做,只會讓其他理性網友覺得很沒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