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回收 資源永續利用

  • 2008-12-15
 廚餘回收在馬祖已實施多年,不但垃圾減量,且讓廚餘轉化為有機堆肥而滋養土壤,以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方式,讓大地更加生機盎然,使資源永續利用,廚餘回收可說是好處多多。
 由於民生富裕與國人飲食習慣的關係,國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中,往往含有極高比例的「廚餘」,包括剩飯菜、菜葉、果皮、食物殘渣等物質,約佔一般家庭垃圾量的二至三成。以往農村社會,收集餿水餵豬是一種極為普遍的行為,但是在越發達的都市,餿水的收集行為容易形成髒亂,而遭致民眾抗議,同時也破壞市容。所以九十年以前大部分地區的廚餘都是當作垃圾拿去焚化爐或掩埋。
 廚餘由於含水份高,且鹽份也高,故不適合焚化處理。而若送到掩埋場,將可能造成臭味及滲出水汙染問題,也不合適。而另一方面,既然廚餘含有豐富的有機成份,若能回收再利用,不但可減輕垃圾處理壓力,更符合廿一世紀資源永續經營之環保潮流,故有了推動廢棄物減量與多元化處理之政策方向。
 近幾年來,環保署補助馬祖建立廚餘清運回收再利用系統,環保局積極宣導民眾在家做好廚餘分類,不但達成垃圾減量,更讓廚餘有機物重回生長的大地,以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方式,讓國內的廚餘全部轉化為有用資源,有效減輕地方政府垃圾處理壓力、節省垃圾處理成本。
 目前,馬祖各鄉已經先後完成廚餘堆肥場的設置,而且在環保局及各鄉清潔隊齊心努力下,各堆肥場的製作技術已漸漸成熟,所產製的堆肥成品廣獲民眾喜愛使用。
 廚餘除了養豬,最符合大自然的方法就是用來製造堆肥,一些不適合養豬的廚餘,如筍殼、蛋殼、堅果殼、蛤蜊殼等,以及修剪下來的花草樹枝等有機物質,仍有不少混雜在垃圾中送進掩埋場或焚化廠處理,如果能再分類回收製成有機堆肥,用於美化環境及種植蔬果,確實可讓廚餘零廢棄,化腐朽為神奇。
 廚餘回收不僅可提升垃圾掩埋場的使用壽命及焚化爐處理效能,亦可減少排放廢氣汙染物濃度,基於經濟面及環保面的考量,可說是一舉數得。
 值此環保意識高漲的時代,每一公民都應該澈底做好廚餘分類,達成垃圾減量,讓廚餘有機物重回生長的大地,以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方式,讓廚餘全部轉化為有用資源,共同為守護美麗的家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