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來到,各縣市都有新的人事調動,地區也不例外,我們在恭喜這些公職人員高升之際,也期許他們能發揮所長,符合社會的期待,真正落實他們職位上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多一位混在公部門裡閒閒沒事的肥貓,畢竟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受到過度保障的公務人員體系,近日已成為媒體高度檢視、大加韃伐的對象,總統馬英九也要公務員們「苦民所苦」,若再沒有一番作為,將很難再獲得民眾的尊敬與認同。
過去一年,全世界受到金融風暴影響,股市慘跌,台灣地區也無法倖免,各行各業都是慘澹經營,放無薪假者及失業人口都超過四十萬人,只剩公務員體系是一枝獨秀;根據婚友社的調查統計就發現,擇偶對象的首選,已從電子新貴轉為刻板印象的公務員,只因為公務員穩定、不會被裁員,也表示公職確實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尤其在此惡劣的時代裡,更是閃閃發亮。
確實,而在此不景氣時刻,能當上公務員也不是簡單的事,更何況是升職,但是升官不該只代表發財,而是國家對他們能力的肯定,即使可能只是一時運氣,而國家仍要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來為社會做點事情,這就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不斷弘揚的「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我們則認為,現代理念是「做大官、也要做大事」,畢竟大官才有權力、才有改變政策的力量,若以積極、進取心來從事,自然萬民受惠,此即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
我們認為,立志做大事,是「為人」,大事者,默默奉獻、埋頭苦幹,眼裏關注的是群眾的冷暖疾苦、基層的實際需要、事業的長效推進,心中考慮的是如何成事;做事重於做官者,職位越高,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越大,官再小,也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做事亦可無限。
而立志做大官,只是「為己」,是「官本位思想」,做大官者作風浮躁、長於鑽營,眼裡只關注上級是否滿意、個人是否得利,精力多用在如何跑官要官、如何利用手中之權謀個人之利,浮在面上做秀;做官重於做事者,官再大,也只是以權謀私,甚至變為貪官、昏官。
近年有句話很紅,就是「態度決定高度」,亦即只要能展現積極進取態度,自然能獲得影響力及他人敬重,反而許多有權卻怕事之人,只惹得民眾唾棄;其實,要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看看馬祖現在,很多平凡的老百姓,都在默默付出自己的愛心及專長,其實,只要做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事,都是大事,而平凡人都可以做的,當上大官,更該有所表現,不然只是愧對國家俸祿。
做大官、也要做大事
- 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