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為民服務 智慧為民興利

  • 2009-01-23
 近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失業、貧困的人數直線上升,各鄉鎮市公所申請各項補助的民眾也逐漸增加,因應此一趨勢,各級承辦人員與相關單位合作,積極查察實情,轉呈主管機關核予補助,其辛勞獲得各級長官的肯定,就連申請的民眾也頗多讚許的聲音。
 為此,總統馬英九及行政院長劉兆玄曾在多次公開場合,肯定承辦人員的表現,同時也勉勵所有公務人員,應秉持「聞聲救苦」的精神,在法所允許的範圍內,為民興利。
 總統更進一步解釋,指出依法行政不能做為保守、不作為的藉口;公務員應該勇敢負起責任,用國家賦予的權限團結合作,提供更細膩的社會服務。推敲其意旨,應不僅是參加各項慈善救助,而是在平常工作中,拿出積極的服務態度,為民眾尋找獲得福利的可能。
 走過威權體制,少數公務員可能是懼怕刑罰,施政時處處以依法行政為理由,法未明文規定的就不去做,如此雖免去圖利的可能,卻也造成部份社會福利案件遭到駁回,這些案件本來透過一通電話,聯繫相關單位辦理規定,或稍加查詢,請民眾補繳證明文件,就有希望通過,承辦人卻以佐證不足為理由拒絕受理,或以現有的文件上呈,最後導致苦果,種種事蹟,皆是更用心即可避免的。
 許多民眾就是因為不懂規定,才會向公務員尋求協助,此時公務員應秉持服務的熱忱,體察民眾的需求,指引他們如何辦理,如果他們還是不懂,更應給予必要的協助。
 民間企業流行一句術語:「微笑曲線」,指一個產品之所以賣得好,不只是因為產品本身,而是服務的過程,顧客有美好的感受。許多知名服務業均導入這項原則,以顧客為中心,制定各種標準服務程序,連業務部門都以協助顧客爭取滿意服務為依歸,而不僅是衝衝業績,或把既有的事情辦妥。當顧客發現服務是他們所喜歡的,服務(或業務)人員是跟他們做朋友的,和企業的對立感會逐漸消失,進而認同這個企業,認同這個品牌。
 政府可說是全國最大的企業,巨大的組織,如何能服務更細膩,達成更多民眾合理的需求,考驗公務人員(尤其是第一線服務者)的心,不僅是熱忱,更需要智慧,才能因應各式各樣補助的申請及案件的協助。希望更多公務員拿出智慧與熱心,積極為民服務,贏得民眾真心的微笑,替國家、政府爭取更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