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也是一種學習、成長

  • 2009-02-04
 出遊,除了遊玩之外,也可在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對個人視野或是工作經驗上有所新的感受與啟示。隨著地方對外交通開闢及小三通開放,以及鄉親觀念的改變,大家出門旅遊風氣也跟著打開,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多出去走走,公部門出國考察也有必要,不能一直鎖在一個小島上,不然對看問題的高度、遠見都會受限。
 書上看到,與自己親身感染到的體驗、感受,完全不一樣;一個地方的進步、升級,不單單是公部門的推動,大家的共識、配合才是最活性的元素。而觀念形成、共識成形,都需要自己所看到的、所體會到的。
 過去,馬祖對外交通不便,大家出遊最多到台灣北部,而出國是種奢望,如今,大家不一樣了,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到國外去玩、去走也是很稀鬆平常。
 去看看別人,既使是在遊玩行程中,也會受到很多不一樣的事物,對個人視野、見識都有幫助,不然一直在馬祖島上,所見所聞非常有限。
 固然,現今資訊發達,訊息來源很多,知識也取之不盡,但是沒有實際感受,無法有完整的啟示。
 公務員也是如此,尤以地方首長被一直鎖在馬祖,不出去看看別人的做法或是實際體驗狀況,對所做的思維、決策也都在框框裡。
 不容諱言的是,我們地方對公部門出國都存質疑態度,認為是去玩,其實,就是在遊玩當中去看、去觀察、去感染。一位曾開創執行地方環保業務的首長,就是在一次自助英國遊時,看到英國當地著名廣場,竟然沒有一絲垃圾,他很好奇觀察,發現原有清潔工揹著袋子,手持長夾子,穿梭在人群中,一看到紙屑或穢物,立即夾起,保持廣場的清潔;同時,他在清晨看到掃街車,節省人力且有效果,回到馬祖後,立即仿照做法,地方的馬路環境也很快有成效。
 地方各種言論、聲音都有,見不得別人好,就以公務員出國考察為例,網路上不分青紅皂白的聲音就出來,反而正面的聲音都沒有,久之造成公部門裹足不前,避免去碰觸,對地方反而是種損失。
 地方上民眾要再教育,公務員也要再學習,而且人都需要充電,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會有新的想法、新的感動,帶回地方創造新的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