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春,又是馬祖對外空中交通的黑暗期,近日返馬過元宵的上千人潮,因為空中交通的多變,讓許多人的行程受到影響;馬祖爭取對外交通改善,一直是各界共同的目標,日前馬總統指示經建會,要儘速提出金門到大陸跨海大橋的興建評估報告,金門已經要準備連大陸了,而同為前線的馬祖卻連回家都有困難,我們認為中央政府對馬祖居民,乃至於所有要來馬祖旅遊觀光的台灣民眾權益是漠視的。機場改善中央有在做,但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老舊思維,從過去十多年的馬祖空中交通發展史可以看出,我們缺乏長遠的思考,乃至於現在一直跟著別人的背後在苦行。
民航局為改善馬祖空中交通,針對北竿機場進離場儀降系統進行改善,工程發包決標金額僅二千餘萬,這件事馬祖各界爭取了一千二百萬元評估經費,花了三年的時間來評估,結果卻是換來一項二千多萬的工程;我們繞了一大圈,問題又回到原點,終究解決問題是由主管的民航局在做,因此,機場改善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民航局來主導,地方只要具體表達需求即可,而這個需求更要及早定調,我們要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不論是那一座機場,多數鄉親已經沒有所謂的預設立場,因為長年以來,我們為機場不佳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損耗已經夠多了。
「若要富,先開路」,馬祖的交通建設中,又以對外的海空交通運輸是影響發展的關鍵,在空中交通方面,我們已有共識,是需要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毛部長去年在視察行程中,也說明了南北竿機場改善的原則與作法;在海運方面,我們需要的是可以有競爭力的新臺馬輪,這些都獲得交通部的支持;但是所謂的支持是到何種程度,對未來可是有很大影響的。一步一步慢慢走,這是中央對馬祖交通改善的想法,這是政府思維的問題,過去包括交通部及民航局,一直把馬祖機場定位為馬祖人的機場,以馬祖總人口一萬來看,兩座機場的運量足夠了,但事實證明,馬祖機場進出往返的有八成不是馬祖人,所以各界要改變原有的思維,馬祖機場是全國二千三百萬民眾的機場,兩座「跛腳機場」對得起全國民眾嗎?
我們強調馬祖的各項建設改善要一次到位,這就是要有長遠的考量,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解決問題要釜底抽薪的思維,包含許多地方村容改善小工程在內,現在多花十塊錢,以後可以省下一百元,怎麼算都是划的來。新的一年開始,當大家把「牛」轉乾坤掛在嘴邊的同時,老舊本位的頭腦也要跟著轉一下。
交通改善要釜底抽薪
- 200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