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久旱不雨,南竿地區用水再度告急,在各水庫水位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連江縣自來水廠啟動北水南運機制,第一階段要由北竿運水四萬噸到南竿;我們認為運水不論從那裡運,都只是應急的方法,要真正落實「開源節流」政策與觀念才能澈底解決缺水的問題。任何一個地區發展觀光,水電及交通是基礎設施,南竿地區缺水的問題需要中央全力的支持,海水淡化是目前看來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馬祖地區年雨量只有一千公厘左右,在全國各縣市中,算是比較乾旱的地方,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近年來積極於海水淡化廠的興建;目前在四鄉五島中,除了東莒及北竿因為地下水豐富之外,其他各島水源均較缺乏,政府廣設海水淡化廠是首要目標,然而海水淡化的成本非常高,政府能夠開源,民眾也要懂得節流;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會對用水有很大的影響,在這一方面南竿地區的軍民就比其它鄉島來的有體認,因為經過缺水的苦才知道水的可貴。
開源節流對地處偏遠離島的馬祖而言是異常重要,在自身水源缺乏的大前提下,不論是淡化還是運水,都是仰人鼻息過日子。南竿地區截流系統還有精進改善的空間,后澳水庫的蓄水量很大,要設法引水入庫才是最重要的;地區雨量多數集中在春天和梅雨季節,現在說旱象還言之過早,然而,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所以一切有利於水源供應的措施,都是實際而必要的。自來水單位制定了緊急運水機制,現在南竿的存水不足八萬噸,第一階段要由北竿運水,對北竿而言,一天全島用水量約六到七百噸,在海淡廠及地下水源相對充足下,運走四萬噸的水,並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只要是運來的水,都比在地生產的成本高,節約用水更形重要。
有人認為用水的問題要以價制量,對馬祖而言不是很合理的,因為地小島散,馬祖在先天條件上不易集水,政府對於離島地區的水電供應責無旁貸,這些年來,地方政府一直向經濟部水利署爭取開發馬祖水源,最可行的是設置海水淡化廠,現在這方面的科技已然成熟,只要有足夠的資源,馬祖未來的供水穩定與否,恐怕也只能夠靠海水淡化。
另外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是大陸方面,馬祖因為地緣關係與大陸僅十公里之距,隨著兩岸的大和解時代來臨,由大陸接水未必不可行,這個議題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倡議,但當時因為兩岸關係不同,中央並不支持這個方案;我們認為仍有議論的空間,且在不排擠既有水源開發基礎的前提下,當成是開源的選項之一。
離島地區因天然水資源不足,常使民生用水吃緊,平日積極推動節約用水外,亦應同時進行多元化水資源開發,傳統水壩儲水、海水淡化都是其一選項,總之不能讓缺水成為發展的障礙,尤其是以觀光為主要號召的馬祖。
別讓缺水成為馬祖發展的障礙
- 200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