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自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以來至今,一直是軍民共住,戰地政務實施了三十多年時間,各島都見「軍民一家」的精神標語,這句標語不僅是口號,我們認為,在馬祖前線更顯可貴。隨著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軍民之間的關係有了改變,但互助的精神不曾動搖。日前縣府與馬防部聯手會勘,要改善部份軍事據點對外的車道,這類建設雖是基於軍方的需求而來,但也算是地方建設;隨著觀光腳步邁開,過去許多管制的區域開放參觀,聯外道路十分重要,有改善的必要,但更重要的,是突顯馬祖未來的觀光發展之路需要軍民共識而為之觀念與作為。
戰地政務期間馬祖是軍令如山,任何地方建設都以軍方的需求為考量,而所有的建設主導權在軍方,這種以軍領政的管理模式就是所謂的戰地政務;八十一年地方回歸自治,自此軍民之間的關係有了重大的轉變,但這指的是行政作業程序方面的改變,而基本上,軍民之間仍保有傳統互動的精神,只是在資源運用上有了改變。
建設的主導權回歸到地方政府之後,軍方在這方面的建設自然少了,隨著國軍精實方案的常態實施,馬祖地區駐軍是逐年銳減,營區、道路等工務修繕經費也是只減無增,在這方面的經費,地方政府是較寬裕的,對於一些類似的建設,我們認為還是要以軍民共同的利益來出發。馬祖地區很多廢棄的軍事據點或幾近廢棄營舍,對軍方而言是燙手山芋,沒有多餘的兵力可管,也沒有管理的實際需求,但對發展觀光的地方政府而言,這可是十分珍貴的資源,能夠善加利用開發,則是馬祖觀光的一大利多。
「軍民一家、同島一命」,這句話是口號也要能夠落實,特別是在民意抬頭的年代,我們希望在法治的基礎,軍民之間要有正常的互動關係,地方能夠支援的不要小氣,軍方能夠讓步的不能堅持,大家要站在馬祖共同的利基出發,所有的作為都是為地方好,只要考慮到公益就沒有什麼好計較。事實上,在國軍進駐半個世紀中,由於軍民的合作和努力,創造很多建設成果,我們常說,戰地政務對地方民主自由的傷害,是不容否認的,可是也由於這個制度,使軍民的情感凝聚在一起 ,而軍民合力在造林美化方面的成功,以及善良風氣的維護,更成為地區發展的重要基礎。
這些年來,地方很多軍民合作的案例,如各島演藝空間的改善、環保工作的互助等,馬祖軍民之間沒有分裂的本錢,只有合作的空間,但一切要以法治為基礎,因為馬祖和台灣一樣是一個法治的地方,軍民關係也要在體制內做良性的互動。在可預見的未來,軍民共住將繼續存在,金馬撤軍現階段對軍民雙方都不見得是好,只要軍民共住是事實,互助也是必要的。
軍民合作共創雙贏
- 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