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艘錨泊在橋仔的小船,因為錨區無屏障,不敵強風慘遭斷纜意外,這種事件對漁民而言是十分無奈,又經統計顯示,每年有將近一萬二千人次經由橋仔港進出,這個小小的漁港已經不再只是傳統漁港的功能,更具有發展觀光及休閒漁業的潛力。我們一直在尋找更有創意及更有空間的觀光發展區塊,橋仔正好符合這個條件,期盼政府能站在延伸觀光版圖的立場,從「頭」開始,經由橋仔碼頭的改善,全面帶動北竿的觀光休閒活動,朝更多元化目標邁進。
橋仔曾是馬祖規模最大的漁村,現在雖然漁業人口減少,但橋仔仍是農委會核定全馬祖唯一富麗漁村計畫的村莊,除了漁村的背景外,橋仔現在更是連絡周邊許多島嶼的起點。根據岸巡橋仔所的統計,去年一整年,經由橋仔港進出的人數有近一萬二千人,其中有四到五成是與觀光有關的遊客性質,所謂的遊客包括了到外礁釣魚的台灣釣客、到大坵體驗梅花鹿生態的遊客、出海到附近無人島礁賞鷗的觀光客等,顯示橋仔港在觀光上所扮演的功能,已經慢慢超過了傳統的漁業功能。
橋仔有觀光的功能卻沒有相對等的碼頭設施,現存的曳船道式簡易碼頭,隱藏著遊客上下船安全與否的危機,必須要加以改善才能提供遊客較安全的環境。之所以橋仔有改善碼頭的必要與潛力,那是因為其所在位置,十分適合做為臨近島嶼觀光發展的起點;在橋仔附近有大坵梅花鹿生態區、中島白廟鐵尖三連嶼等燕鷗保護區、高登軍事區(未來高登開放觀光指日可待)、小坵獅嶼等磯釣聖地,還有馬祖最好的漁場等,這個區塊內所存在的觀光資源潛力無限,就等著進一步開發而已。
多年來馬祖特別是北竿,各界都在尋找觀光的創意與特色,北竿除了芹壁之外,說真的要拿出與其它鄉島相媲美的景點並不多,能夠找到特色的區塊要從橋仔開始。在橋仔與高登之間的海域,今年出現睽違二十多年的蝦皮,其實蝦皮年年有,只是今年有人捕,有好的漁場才吸引每天絡繹不絕的大陸越界漁船,和每年夏天來此定居的燕鷗,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不需要專家來鑑定。
在橋仔的周邊有如此龐大的生態與產業資源,要開發要利用必須從一座像樣的碼頭開始,橋仔當然不必做到像白沙或福澳一樣可以避風的大港,但至少要確保在碼頭上下船遊客的安全,相信碼頭設施的改善,有助於觀光休閒事業與傳統馬祖漁業的進一步拓展。就觀光版圖的角度來看,加入橋仔及周邊海域島礁之後,北竿至少多了半天的行程,與其政府每年花錢保養一些廢銅爛鐵,不如局部改善一座碼頭,讓民間的力量投入觀光資源的開拓。
配合觀光發展 橋仔碼頭應做改善
- 200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