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高漲之際,卻傳出公務體系瘦身的消息,引起部分公務人員的緊張,這一波瘦身,從中央部會的整併、地方制度法修正組織修編,都不是空穴來風,從總統到考試院長,乃至於閣揆、行政院研考會都各依權責,研擬相關計畫;其中,考試院研究公務人員考績合理化,兩年丙等淘汰最受到矚目;我們認為,主政者精簡人力,提升公務效率的用心值得肯定,雖然改革的路程必然遇到挑戰,但也來自改革者自身;公務團隊的每個成員,必須建立正確觀念,然後有法令上改革,才能收到效果。
精簡公務人力龐大的阻礙,不僅是法律,也不僅是經費,許多媒體認為是公務體系自身,及其長久以來,視穩定工作為理所當然的心態。這點雖然有點刺耳,對於許多盡忠職守、不計得失的公務人員也不公平,但的確是社會公認的現象;我國自遷台以來,政府高層時常思考改革,但問題始終存在。
心態上的問題,要從心態上去溝通,用法令等外在約束,不見得收到效果。公務人員工作之所以穩定,在於獎懲、任命及待遇,乃至於去留都受到專屬法令嚴格的規範,不受強權、政客所侵奪;堅強的保護,設計目的是為了使公務人員勇於任事,能安心依法行政。
時至今日,卻有少數公務人員,在制度的保護下尸位素餐,努力的公務人員卻不能出頭,也就是考試院長關中所說:「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甚至有某國營企業人員被裁員時抗爭:「半官方的單位耶!不是應該(工作)很穩定嗎?怎麼可以裁員?」顯然把制度的保護視為理所當然了,這點就偏離當初制度設計的本意。
時值社會張大眼睛檢視公務體系效率的時刻,全體公務人員應該思考「工作穩定」的本意,才能深入體會自身的價值,也唯有公務人員建立「『穩定』是要我多做事」的心態,才會願意配合公務人力精簡;北宋王安石變法,敗在執行者是守舊派本身,歷朝變革,殷鑑不遠,主政者應多宣導,智慧溝通,才能使制度的改變獲得認同。
打破鐵飯碗心態
- 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