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該是重視的時候了

  • 2009-03-13
 這是報紙的一個大標,中華棒球隊在世界經典賽中第二度落敗對岸,國球衰落至此,終於也引起執政當局的重視,行政院長也要求體委會三個月內提出因應計畫;其實從中央看地方都是一樣的,培養運動選手談何容易,是一件必須長期投入的工作,但又不容易看見成效,因此多數執政者並不熱衷於此,馬祖角力運動近幾年在少數人的持續努力下,似乎有些成績,但是其他運動完全付之闕如,多數僅為休閒運動;去年離島運動會中,無論籃球或羽球都是老將露臉,顯示各項運動都已呈現斷層,有待新血出現。
 馬祖休閒活動不多,近年來也極力推廣休閒運動,鼓勵各單項運動的蓬勃發展,但多數成效不佳,只有少數人參與,但就運動場地來看,這幾年地方政府倒是不斷的爭取,希望各島、各鄉都擁有基本的運動場館,供鄉親健身運動使用。
 競技運動人才這一塊,是馬祖相當不足的地方,馬祖極少出現專業比賽選手,在體育、美術、音樂這一塊, 過去是相當欠缺的,當然與家長的態度有極大的關係,這幾年則隨著與外來接觸頻繁開始有些轉變。
 角力運動這幾年在教育當局持續的支持下,開始出現一些成績,每次奪得佳績返回馬祖,不但是家長與學校的榮耀,也是馬祖的光榮,這也是體育令人著迷之處。但培育專業競技人才,專業教練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一般體育老師教導體育打球當然沒有問題,但是若是要培訓可以參加比賽的運動選手,除了有經驗的教練外,也要家長及相關單位的支持,長期的挹注資源才會看到成績。
 體育的重視要從小到大,從地方到中央,單是體委會研擬什麼企業支援棒球隊可以免稅的枝微末節,是無助於體育活動的,這是一種國家氛圍,當大家都以為只有唸書方能出頭,今天就沒有王建民存在了。適才適性的發展,學校發掘運動人才,國家給予運動選手生存的環境,這樣體育人才的培育工作才能生根。
 目前縣府在教育相關預算上,來自體委會補助相關計畫一年約二百萬,平均分配在各單項運動委員會上,或是支援賽事舉辦,而縣府體運經費則是支援基礎體育活動,學校棒球隊之類的每年支援幾萬元,雖然不能說不無小補,但是並無助於競技人才的培育。
 去年離島運動會其實就已經出現一些窘況,許多賽事中,金門、澎湖都是新面孔,國手級的教練現身,但馬祖依舊老將上場,令人憂心的是真的沒人接棒,地區並沒有長期投入支援某項運動,因此真的出現青黃不接的情形。
 在角力運動後,是否也可以挑選學校最常辦理的棒球或籃球,來進行團隊人才培訓,重點選手培育需要持續性的進行,馬祖體育場館正在充足中,接下來是軟體人才的充實,希望來年的離島運動會上,馬祖運動選手也能嶄露頭角,為馬祖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