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財政局統計四鄉五島的防空避難設施,初步估計有兩百五十六座,包括了防空洞與兩用碉堡、地下化工事及坑道等,遍布馬祖各地,其密度可能是世界第一;坑道是馬祖軍管五十年的產物,這種具有歷史傳統意義的建物不但是特色,也要充份結合觀光的用途,使坑道成為馬祖戰地觀光可長可久的資源。
馬祖在戰地政務軍管期間,因為戰備任務的需要,在各島廣設坑道及碉堡,對大多數的馬祖人而言,這些坑道不見得是美好的回憶,但對外地觀光客而言,坑道碉堡絕對有很大的吸引力。民國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接之而來的是國軍的精實案,馬祖的駐軍一年比一年少,早期許多坑道碉堡有人住,現在人去堡空,大多數的碉堡坑道無人管理,我們認為政府觀光部門要儘速針對全馬祖可具開發利用價值的坑道碉堡,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並全面與軍方展開會勘協商,已無軍事用途的坑道碉堡要釋出供地方觀光之用。
在坑道資源的運用上,要先確定產權的歸屬,過去幾年,國防部及馬防部已針對部份無軍事用途之坑道及碉堡行釋出動作,但比例遠不及現在所調查的數量,我們建議要由軍方全面性的進行清查,可釋出的部份要全數的交由地方政府統籌運用,然後再由地方政府根據觀光政策與馬管處結合,達到開發運用的最終目的。確立產權的目的在於方便日後的管理與運用;過去的經驗告知,所謂的共管共用是行不通的,所以不論是透過協商或是談判,產權的轉移是必要的,更何況這些坑道所在的位置土地原本就屬地方的資產,我們不希望這些資產荒廢,就要採取更積極的作為。
馬祖的坑道碉堡不是每個都有觀光價值,這其中包括很多是結構有危險的建物,早期馬祖物力惟艱,防禦工事的品質沒有保障,所以在全面清查的同時要針對建物結構進行評鑑,可用的才留下,有危險的地方要進一步研究拆除還是補強,以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
坑道的所在位置因為地理環境不同,所以在再利用的規劃上是很重要的,平心而論,現在的運用方式並不是很具創意,像是有些地方可以進一步規劃為坑道旅館、碉堡咖啡廳等,只要條件好,政府搭配開發周邊的動線,是會達到吸引民間投資目的的。馬祖的坑道碉堡不見得要做到密度世界第一,但我們希望每一個可用的坑道碉堡都能得到完整的開發,最重要的是開發後要有再利用的規劃,那怕是一間廁所,也能讓坑道發揮最大的剩餘價值。
善用坑道資源強化戰地觀光特色
- 200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