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沙舊村公所重建與否待討論

  • 2009-03-18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歷史,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容顏,馬祖經歷戰地政務時期的演變,不但有歲月紀錄,而它所留下的痕跡,也是在地歷史重要的一頁;可是這個色彩也逐漸淡化,建物、標語就是一例。
 近年,聚落保存運動興起,閩東傳統建築成為主角,除列為保護區進行整體規劃修繕古厝之外,地方公共設施之新建,也多以此為基調,當然,這個方向是對的,不過戰地政務時期留下的公共建物或設施,也有它的保存價值。
 再者,以過於強調封火山牆的外觀,除非在聚落保存區可成一致性,或獨立區域具有特色指標外,反而在水泥住宅街道有點突兀;以山隴老人活動中心的建物,外觀設計就很不協調,或許是風味走樣,總顯得與商圈格格不入。
 在南竿最具戰地政務時期標的之一的津沙村公所是否重建,成為各方關注討論焦點,南竿鄉公所將開公聽會,聽聽大家意見,這個做法很好,有討論就會有好的主意。
 這座村公所為南竿僅存戰地政務時期村公所,公所考量建築安全及村民意見,規劃原址重建;新建築將維持閩東風貌,朝大型、功能健全的老人活動中心為目標。有民眾基於保存文物,希望能夠保留;也有民眾建議重新評估建活動中心的經濟效益。
 在軍管時期的建物,軍方以海砂所建,十餘年前屋頂已漏水,經整修後使用,村公所面積狹小,並且有一樑柱設在中間,於村莊開會或放置運動器材於內休閒時,村民均嫌不便,所以提議改建,他們看法也沒錯,再加上土地取得不易,採以原址重建;有的認為這個建物一拆,資源就喪失一個。至於,怎麼做取捨,的確需要大家來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