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清貧時代,許多人都有穿過以麵粉袋製作的衣褲。那時物質或者不若今天豐富,但精神的愉悅和自在,卻是伴隨著許多人的童年直到現在,成為心中最豐盈充實的記憶。沒有多餘的錢,卻一樣玩得開心,用廢棄的舊紙和幾根竹條,沒一會兒,天空裡就出現了風箏。鋁罐空瓶更是創作的好素材,幾枝剪刀、幾枝筆,剪的剪、量的量,一陣嘻嘻鬧鬧,三兩下就變出好看的花燈,漂亮的風鈴。更有將竹片削薄,就成了可愛的竹蜻蜓,拿在手上搓它幾下,隨著驚喜與夢想一起飛上天空。
那時代還沒有資源回收的宣導與觀念,卻家家戶戶視「物盡其用」為理所當然。
梁實秋先生說:「簡單是一種高的理想,不是貧乏的意思。」在我們這個一切講求速度,凡事貪得無厭的時代,用的都是立可拋、隨手丟、速食便利等等短命的東西,連帶使我們的情感也變得空虛貧乏。「資源回收」議題的表面,講的是有關地球環保、能源再生利用的問題;但事實上往深處看,卻正是心靈環保與生命價值思考的嚴肅主題。因為所有的環保生態問題,究其本源,通通是心靈的環保問題。
地球的環境在近幾年被人類的貪婪弄得滿目瘡痍、髒亂不堪,到處都看得到垃圾跟著汙濁的空氣滿天飛,而這些垃圾也會造成海洋、河川的汙染,使得一些生物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加上21世紀的流行文化益發地趨向精緻,光是一顆簡單的糖果就不知道用了多少包裝紙,一層又一層,實在不是一件環保的事。大自然已經悄悄在對我們提出警告,所以為了改善愈來愈嚴重資源浪費問題,從心靈深處實踐資源回收,是現代人必須具備有認知與體悟。
首先要減少垃圾的製造量,就是要多使用環保袋、自備環保餐具,垃圾減量的重要原則就是「適量不浪費」和「重複使用」,以這二個觀念出發,生活中處處即可做到減量的目標了。市場中的花袋能夠少用就少用,家中已經有的東西就盡量不買新的。資源回收也是維護環境的一種方法,生活中處處可看到可回收資源,大家也常把資源回收的口號掛在嘴邊,但要真正去落實,還需要更多人的堅持與努力。
大從政府施政,小至每個人隨手把身邊的垃圾撿起,只要人人做環保,不只能使我們的社會面貌更加的美觀,相信連人的微笑都變得更燦爛。經過多年的接觸和體驗,也相信資源回收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最重要的是心,只要有心維護我們美麗的地球,人人都可以隨手做環保,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就從你我開始做起。
追求簡單即是做環保
- 20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