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價值之機關組織功能再深化

  • 2009-03-24
 時代背景演進也好,地方環境改變也罷,具在地特色、研發的機關不宜整併或單一需求取向為考量,應以高角度看它的發展趨向及歷史價值。
 以各縣市的地方政府機關設置,除一般共同的局、處、室行政幕僚單位之外,下轄機關的設立各有不同,各有定位,也各有功能,亦呈現地方自治的獨特化。
 再以地方機關之設立,一般性幕僚行政機關大都一致性的行政業務為主,而有特色化、豐富化完全在於下轄機關,執行推動的工作有的延續歷史傳承,有的具在地色彩,有的是當地資源研發等。
 我們看金門下轄機關,在地方自治之後,下轄機關從未變動,除金門物資處更動為物資採購中心外,農、林、水產、畜試等研發性質的機關全部存在。當然,他們是有條件,因為金門酒廠賺大錢,各機關的行政預算可以充裕編列(正式人員用人費也是由中央每年固定調待編列)。
 研發機關的存在,雖然是增加行政經費部份支付,但是功能卻大於此。金門林務所近年推廣林相、花卉,等於說是金門化妝師,一年預算三億,中央、地方各出一半;金門水試所推動養殖如鱟、牡蠣等貝類養殖,也是觀光資源的一角;金門農試所推廣當地一條根等,亦成為金門活招牌;畜試所的鮮奶等,都有他們重點研發項目及在地資源試驗推動。
 馬祖四面都是海,這是最大資源,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或許現在是過渡期,將來地方的金脈還是在海中。地方的牡蠣、裙帶菜早已養殖有成,魚種研發養殖推廣都是不可少的項目。
 再者,地方的原生植物研發推廣,光是山蒜(麥蔥)的推廣,都可以延伸至觀光產業;金門農試所還計畫將馬祖油菊在金門種植,其他如紅花石蒜、紫檀等原生植物進行推廣。
 馬祖漁產多樣、豐富,水產試驗部份的推動,未來有其必要,不管是在地產業、觀光發展都是活性元素,農業發展也是如此。
 行政幕療單位是一致性的,沒有太大火花,唯有研發機關才有得玩,可以玩出花樣,可以玩出特色;當然,研發機關等要深化功能,不能只是光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