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磯釣協會日前舉辦船釣鱸魚體驗營,從單一新聞來看,似乎是平凡不過的小事件,但背後潛藏著觀光發展的可能。受限於天候及位置,馬祖不太適合發展大眾觀光,但可朝小眾觀光發展;許多專家、學者曾有此建議,釣魚之旅是其中一個方向。
縣府曾邀請知名作家,也是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來馬演講,分析馬祖旅遊發展的趨勢。他說,地區天候及地理位置確實對觀光發展造成影響,但可以找出地區特色,發展獨一無二的馬祖行程。可是馬祖究竟有什麼特色,是其他縣市沒有的,而觀光客不惜遙遠前來看的呢?
是媽祖嗎?地區的確可能是媽祖金身的漂流地,與其他祭拜媽祖的縣市有別,但不能抹滅媽祖信仰風行全國的事實。樂觀者認為,因此可吸引眾多媽祖信徒前來朝聖,但其他縣市也有媽祖傳說,大陸湄洲等地相傳為媽祖出生地,也別具吸引力,因為金身在馬祖就值得其他縣市的信徒捨棄湄洲等地,來馬朝聖,稍欠說服力。
當然,您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請不要忘記,澎湖縣政府也曾推展媽祖祭典,希望能招攬遊客,結果去年遊客僅小幅增加,帶來的觀光收益遠不及縣府的活動投資。所吸引的群眾,也多是澎湖的旅台鄉親,嚴格來說,是其中對拜媽祖較為熱衷的族群。
既然不是媽祖,那麼是戰地風光嗎?金門有更完整的條件,不僅有古寧頭、大小二膽等古戰場、更有完整的市鎮坑道群;當地政府發展戰地觀光的時間也比馬祖為早;可以說,市場已經被金門先佔了。況且戰地觀光要搭配動聽的故事及健全的設施,這些,馬祖都還在推動。有關於文史紀錄這一塊,縣府都持續輔導,但距離理想的成效還有落差;閒置營區釋出及整建工作也還在進行,短期間不一定有成效。
那麼,觀光客不惜重資前來馬祖的原因是什麼呢?許多受訪釣客均表示,馬祖的窮山惡水,在他們眼中是絕佳的釣場,怒濤拍岸,在旁人看來是不適合前往,但他們覺得是「大咬」的好地方。儘管他們明白來馬祖的路程及費用,但因為「大咬」的渴望,馬祖呼喚著他們。
同樣的,也有背包客嚮往馬祖的遺世獨立而來,有退休夫妻追求隱居的悠閒而來馬,藝術家們也為了美景和寧靜而入村;儘管動機不同,但異曲同工,都是為了特別的目的而來。在他們眼中,馬祖的孤立性與幽靜不是無聊,反而簡單,馬祖的原始不是落後,反而純樸。
從專業的角度,馬祖不適合發展大眾觀光,卻可以發展小眾旅遊,對於特定客群,馬祖的弱點(不夠都市化、景觀、天候、交通等)不見得是阻礙,反而是加分。縣府及觀光部門宜深入觀察,發掘旅客來馬所追求的價值,進而在馬祖形象的營造,及整體行程的規劃、軟硬體設施都符合特定客群的需求;如此才能在大眾觀光蕭條的地區,開出新的活路。
小眾旅遊-馬祖觀光的新藍海
-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