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教育部即將於民國九十九年推動之幼托整合實施,原則上要將2-6歲孩童均納入幼兒園托收範圍內,教育局日前召開「98年教育審議委員會議」提出此項議題討論,根據研議北竿、東引及莒光現有之公立幼稚園,只要經過人員及設備的擴增,就可以實施容納增加的孩童人數,唯有南竿鄉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所在;現有介壽附幼空間不足,部分教室又曾發現天花板崩塌現象,根本無法向下延伸,收托更多年齡的小孩。
依現行法規規定,幼稚園與托兒所在招收對象上年齡重疊;前者收四足歲至入國小前之幼兒,後者收出生滿一個月至六歲之幼兒。可是,依實際運作情形觀察,特別是服務學齡前兒童數占七成左右的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其收托孩子的年齡,以及孩子在幼稚園與托兒所的生活內涵,具有極高的重疊性。在雷同的收托年齡與服務性質下,幼、托卻又分別隸屬於教育與社政兩個行政部門管理;一個接受幼稚教育相關法規規範,另一則依照兒童福利相關法規辦理;並由兩類不同訓練標準的專業人員-幼教老師與保育人員-負責執行教保工作。上述現象與相關體制的紊亂,造成各方長年的困擾,因此二十年來持續進行著整合的努力,學界與政界通常以「幼托整合」或「托教整合」問題簡稱之。
教育部即將於九十九年實施幼托整合政策,即保母與托嬰中心(收托○至二足歲幼兒)由社會福利部門主管。保母將持續往「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的方向推動,並可視社區需要發展學齡兒童照顧,尤其是父母夜間工作等家庭兒童之照顧。
再來將幼稚園與托兒所融合,稱為「幼兒園」,收托二足歲至學齡前幼兒(五歲半日制免費教育實施後,將為收托二足歲至五足歲幼兒),由社會福利部門主管,教育部門協辦(協助辦理幼兒教育之部份)。幼兒園可提供托嬰、課後照顧等複合式服務內涵;並得接受政府委託辦理五歲半日制免費教育班。另外,國小學童(包括五歲半日制免費教育實施後之該年齡層小孩)課後照顧服務由教育部門主管,社福部門協辦,但幼兒園附設者由社福部門管理。
馬祖除南竿外,各離島都為公立幼稚園並為國小附設,問題都不大,只要提供更多的人員及設備即可,南竿由於人口最多,相對的必須容納的孩童人數亦最多,現有介壽附幼空間根本不敷使用。
因此在教審會提出兩個方案,第一為擴建介壽附幼,向下延伸拆除原學校宿舍及網球場,第二則為仁愛國小增設附設幼兒園,原來仁愛今年即有危樓拆建工程,若有此規劃,可以不用多負擔成本,立即規劃納入實施。雖然會議最後決議要針對家有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由地方鄉親決定。
但根據各種客觀條件平心而論,在仁愛國小附設幼兒園方為上策,首先不用增加興建硬體建設費用,再來仁愛所在位置不易受外界干擾,交通意外威脅也少,最後仁愛學生本來不多,可以增加學校設置效能,最後可以讓南竿東西區孩童都能有選擇,選擇交通距離較近的幼兒園。另外,介壽拆除宿舍及網球場都不是良策,因為宿舍仍為必須,拆了它則必須新建宿舍,網球場也是縣內使用率最高的,都將為拆除做為幼兒園付出許多代價,但原介壽附幼也有改建必要,腹地甚小,建築物危險,都對孩童是種威脅。
南竿幼托整合 介壽附幼空間不足成焦點
- 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