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即將在100學年度實施國中小九年一貫閩南語課綱,要求小一生能用閩南語輕鬆交談,國中要能演說與辯論,高難度的標準引發社會兩極的意見,有的認為難度太高,但有的則大聲叫好,認為連課綱都無法清楚訂定,教學又如何落實。看在唯一推展福州話的馬祖眼裡,則是連想都不敢想的高難度,全國大宗學閩南語的人口,跟僅有馬祖說的福州話,馬祖人學福州話面對更艱難的困境。
根據教育部閩南語新課綱規定,國小一、二年級要能聽懂、運用閩南語與家人輕鬆對談,具備初步認讀能力;國小三、四年級要能使用閩南語表達感受、情緒需求,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短文;國小五、六年級則能聽辨、思考閩南語內涵,口譯閩南語與國語,寫出與自身、鄉土有關的簡短故事;國中要能聆聽及口說閩南語文學,深入了解其內涵及運用簡單修辭技巧。從課綱中的要求,就知道目前閩南語教學受到重視程度,閩南語的使用人口眾多,而且投入教材研究的人更是不勝枚舉。
從現在馬祖學校所進行的母語教學來看,地區從事母語系統化研究的人才付之闕如,過去進行的教材編撰,還是遠赴福州師範大學請求協助完成十二冊福州話教材,加上歌謠及每日一日母語,就是目前縣內全部的母語教材。至於師資的部分,以介壽為例,全校三位母語教師,受過九十個小時的基礎訓練,基本上也是依照所提供母語教材進行教學,在師資的人力上也是不足的,而每星期一堂課的母語課,對於母語的增進,當然是有限。
至於在家長對於母語教學上的重視,則是有些令人心寒,有些家長甚至像學校反映,不如教閩南語好了,以後去台灣還用得上,更不要說對於英語的重視,更希望學校更多時數放在英語學習上,對於母語的學習熱誠從上到下似乎無法形成共識,這也變成馬祖推展母語教學有氣無力的現況,最諷刺的是,現在講的最好的都是大陸配偶(福州)的下一代,因為他們在家裡真的會使用母語。
母語的學習,對於個人的重要性在於自我認同,母語代表每個人的文化背景,母語當中隱含著許多文化的要素,以及凝聚同一種母語使用者的感情。近年來台灣戮力推動母語,就是希望多元文化實際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應以身為不同族群文化者為榮。
馬祖在母語教學上,還有許多可以更加努力的地方,例如台灣各校所舉辦的母語日、母語演講比賽、說故事、暑期母語營,或是其他更具創意的表演等,當然現在也有學校利用一個月一次的朝會時間,讓孩子們上台說母語,但使用頻率上是不夠的。
另外,教育主管單位也應鼓勵教師或學者開發屬於馬祖母語的教材或母語研究,否則跟馬祖使用語言有些差異的大陸福州語,讓馬祖學生學起來總是覺得怪怪的,連家長都抱怨怎麼跟家裡講的不一樣。語言就是要實用,創造使用環境,不單只是學校的工作,家庭中的長輩也許更需要用心,否則福州話在馬祖的消失,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大家來說母語
- 20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