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交通改善促進會日前在定期會議中就有關北竿爭取補貼航線有了共識,希望民航局能儘速落實北竿每日至少四班的需求,這項做法對於現階段馬祖南北竿機場起降條件有異的前提下,是可行且利多的;機場改善非一蹴可幾,把南北竿視為一座機場,能飛就飛,有限的資源才能更有效的運用。
台馬空中交通在經過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後,一直無法在既有的條件下,讓南北竿機場以有限的先天條件發揮到極限的功能,我們一方面要設法改善機場的起降條件,但這不是立即可行的任務,另一方面是要在既有的條件下想辦法突破現況,而不是望霧興嘆。北竿機場儀降系統已經發包施工中,預定今年十一月開始,機場起降條件會有明顯的改善,屆時所謂的「南機北降」會頻繁的出現,現在如果不對班次調整做因應,光是未來的轉降加班,會讓交通的亂象更加擴大。
北竿爭取補貼航線在中央立法方面已有突破,民航局方面要有更具體的作為,特別是在航空公司的配合部份,民航局必要時得以公權力介入,因為這不僅是對北竿有利,也是解決馬祖對外空中交通不便的捷徑。補貼航線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固定航班,用補貼來維持航班量有助於穩定運量,在南北班次相距拉近的同時,也代表飛航的可行性提升。現階段南竿受限於地形及設備,經常發生南機北降的事實,讓起降條件較佳的北竿機場增加航班,就是直接提升馬祖空中交通運量最有效的作法。
交通運量提升,對馬祖的各方面發展都是有益的,因為流動人口可以產生良性的循環,更能促進景氣的回升,甚至把過去流失小三通客源找回來。意識型態仍是目前馬祖交通突破改善的最大的瓶頸,過去各界都在既有的模式下運作,沒有想法與作法上的突破,所以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到現在還在為交通所苦。在不影響南竿既有運量的提前下,不論是北竿增班還是全面調整南北竿班次,這都是未來不可避免的改革之路,在可預見的未來,南北竿機場的適航機種不會有所改變,也代表目前經營的航空公司不太可能會有所變動,要如何與航空公司共同找出一條對馬祖空中交通運量提升有益的方案,是值得各界好好坐下來談談的。
對於外來觀光客而言,從那一座機場進出是沒有分別的,對在地的鄉親而言,碰到天候不佳時,管他那一座機場,只要有飛機、有機位就可以了。因此,我們現在做法是要把機位變多、機會變大,有開放的機場不論是南竿還是北竿,都要設法讓它飛出班機,大家才有機會,至少在機場尚未大規模改善前這是一種可以推動的方法,各界要樂觀其成。
補貼航線固定航班 馬祖交通利多
- 200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