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見的「寧靜標識」在日前公告,未來這個標識將透過各縣市環保局免費提供和下載,在各種公共場所張貼,盼望培養國人在公共場所降低音量、尊重他人、邁向高度文明的社會。或許是豪邁、熱情的海島文化薰陶使然,馬祖鄉親的說話音量一向比較大聲,明明是熱切寒暄的場面,卻常遭不知情的人誤解以為是在吵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改變,現在的馬祖也已經是步入高度發展的社會,穿梭在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地方的人,再也不能不分場合,旁若無人地交談,民眾應該養成於極需安寧場所保持安靜的習慣,重視別人享有安寧的權益,做一個符合現代規範的好公民。
目前日本等先進國家已於特定公共場所張貼相關標識,以提醒民眾注意壓低音量,小聲交談。反觀部分國人常在捷運或高鐵列車上大聲講電話,在醫院、旅館、餐廳裏旁若無人地交談,甚至不分場合,讓手機鈴聲大作,引人側目而無自覺。環保署推廣寧靜標識,目的也是讓民眾於進入公共場所或需要保持安寧的場所時,隨處都能看到寧靜標識,並能主動降低說話音量、輕聲交談、手機開振動…等,以維護生活環境安寧;另公共場所或極需安寧場所的管理單位,亦應擬訂噪音自主管理,主動進行室內各項防音設施的增建與維護,並加強相關宣導工作。
大聲喧嘩,顧名思義就是發出大而且令人感覺不舒服的聲音。在個人空間裡,無論怎樣大聲說話都不會引來其他人的不滿。然而將這種大聲說話的習慣帶到了公共場合,就變成了強迫周圍人也要分享感覺不舒服的聲音。試想,在電影院觀賞影片時,原本已經融入到電影的情節中的情緒,卻活生生被電話鈴聲或接電話的聲音打斷,那種感覺有多糟。
作為現代公民,要有為他人著想的基本認知和關懷。無論是習慣還是發洩,大聲喧嘩都毫無疑問給其他人帶來了不良影響。寧靜標識其創作圖案以「屋宇、手語、笑臉」為主要設計元件,屋宇代表注重安寧的場所;將手指置於唇上代表請輕聲細語、保持安寧;笑臉則代表滿意、愉悅、祥和。整個圖案以「請輕聲細語」手語動作,簡潔明顯易懂的手勢,提醒民眾該場所極須安寧環境。這個標識與處罰無關,但希望透過它適度提醒,讓每個國民養成好習慣。
公共場所 請輕聲細語
- 200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