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廟宇及民俗活動近年來是相當的活絡,伴隨的好景象就是民俗技藝的振興,民眾對此類演出的支持度也相當高,從這幾年大家對民俗技藝表演活動的熱衷支持可見端倪;我們認為,每一種表演的背後都有其深刻的意義,都是長年流傳承接的民俗技藝,大家要全力支持給予掌聲,鼓勵住民去學習及推廣,才能免於失傳的命運,而經過在地人的編舞配曲及調整後,相信大家都同意,這些表演藝術,已成為馬祖民俗資產及住民生活文化的一部份。
這幾年地區與對岸交流熱絡,尤以廟宇活動最為積極,不論是在地的遶境巡街,還是赴對岸進香尋根,大隊進香人馬之外,也都會隨團帶許多表演團體成員共襄盛舉,除了可攏絡兩地情感之外,另一項功能就是促進兩岸民俗技藝的交流與切磋。
地區早年因為特殊環境,對於此類民俗技藝可說是毫無建樹,直到戰地政務解除回到自治,才開始慢慢的找尋藝文土壤,另一方面就是充實傳統技藝內涵,派遣種子教師赴大陸地區研習,而這幾年來在縣府大力支持及民眾高度學習意願之下,在此領域著墨甚多,已陸續推廣打錢套、盾牌舞、蓮花舞、瓦塔舞等,以及大鼓陣、鼓板樂、十番樂等樂器演出,讓地區的藝文活動更加豐富。
而這些表演藝術,受限於演出人員的角色衝突,平時大家是難得一見,只有大型活動中才穿著色彩繽紛的亮麗服飾登場,大家才能一飽眼福,由於真的頗費心血,所以每支隊伍表演前都特別加以介紹,讓大家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民俗舞蹈表演,可都是大家辛苦流汗的成果,每場演出都讓人不禁拍手叫好,也讓現場觀眾見識到馬祖文化活動的繽紛多元。
我們認為,既然民眾對於這些表演藝術是肯定與歡迎的,首要工作就是設法維持一定數量的表演型態,以及一定規模的演出人力,再來就是鼓勵更多的民眾去投入及參與,多多舉辦推廣及研習活動,讓這些表演藝術不再只是少數人在努力,進而能延伸為全民藝文活動,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學習一些民俗技藝,不論是舞蹈還是樂器,都值得您投注心力去學習,那種心靈上的滿足與成就感,不是其他的物質快樂可比擬的。
振興民俗技藝 豐富生活內涵
- 2009-04-13